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百姓关注

2018年02月13日05: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过度劝酒。
  人民视觉

花式劝酒让人身心俱疲

新春佳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总免不了喝上几盅,叙旧畅谈,这是人之常情。但笔者每次春节回家,常被邀去陪客陪酒,发现酒桌语言真是“妙趣横生”,往往令你不得不喝,不能不醉。

盛宴过半,开始瞄准重点,轮番进攻。这个说“哎呀老李,多年不见,敬你三杯。”那个道:“老兄海量,我也敬你三杯!”一圈下来,任你海量,恐怕脑袋早不知安在谁的脖子上。酒过三巡,以敬为拍、以敬为吹之后多少有点以敬为逼的味道了。还有交头接耳者云:“我那事……”“好说,全包在我身上”“办成了少不了您……”此乃“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如此喝一场,轻者踉踉跄跄,重者秽语胡言,甚至当场呕吐趴下。

花式劝酒让人烦,喝醉了更是身心俱疲。依笔者所见,佳节亲朋相聚,不必喝得轰轰烈烈,清茶一杯足矣!真正的朋友之间,敬酒只是一种礼节,何必置他肠翻胃倒、丢人现眼呢?又何必以酒为饵,诱人上钩,放弃原则?

江苏张家港市  曹乾石  

团圆时刻,不妨放下手机

春节来临,很多人好不容易才“抢”得一张火车票,千里迢迢赶回家与父母团聚。父母也希望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儿女们能放下手机,拉着他们的手把“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虽说儿女们回到了亲人身边,但除了吃喝拉撒睡,很多时间还是花在了发微博、抢红包、晒朋友圈上。父亲本想问一问儿女在外的生活、工作情况,可儿女头也不抬地摆弄手机,对询问显得爱搭不理,老父亲只好欲言又止;两鬓斑白的母亲本想问一问儿女有没有遇到意中人,期盼早点带回来让父母看看,但见儿女眼不离屏幕,老母亲到嘴边的话也只好咽了回去……面对此情此景,一些老人在儿女过完节离开后抱怨:人是回来了,但心没回来,整天抱着手机,不知在忙什么。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WiFi等已成为现代人“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可以依靠这个“伙伴”随时随地获取大量信息,使生活日益丰富。但同时,很多人成了手机的“奴隶”,从早到晚、随时随地,总是手机不离手。更有甚者,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场合,见什么拍什么,然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发送。即使夫妻单独相处时,也有人难以放下手机,时不时地要看上两眼,故而有人戏称手机成了夫妻间的“电子情敌”。

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不仅是为了吃一顿年夜饭,而是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情,需要沟通和交流。试想,一年未见的亲人围坐在饭桌前,看着春晚,吃着饺子,父母向你述说一年来的家长里短,你向父母介绍在外工作的经历见闻,并向父母送上新年祝福,该是怎样的温馨画面。

过年回家,做儿女的不妨把手机“抛”在一边,多和父母亲友说说话,拉拉家常,千万莫让手机冷了亲情。

河南郑州市  袁文良  

搓麻一下午,输掉辛苦钱

离年关越来越近了,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不过在笔者的老家——华北平原的某个小村庄,除了贴春联等传统习俗,还有一种“恶俗”大有蔓延之势:赌博。

当前,不少农村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薪酬水平、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而选择外出打工,春节回乡之后他们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经济上的“成功”,搓麻将、打扑克、炸金花等便被很多人当成了农闲之后的消遣。再加上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不那么完善,没有KTV、游乐场、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娱场所,也为赌博在农村蔓延提供了客观条件。有人戏称,“赌博才是春节期间第一大娱乐活动”。

赌博的危害显而易见,不仅没有创造丝毫社会价值,而且会带来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甚至会滋长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心理。然而,春节期间的赌博却常常被冠以“小赌怡情,拉进感情”的名号。殊不知,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况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赌博“筹码”也是水涨船高,甚至“搓麻一下午,输掉半年辛苦钱”的情况也不少见。

参与赌博的人群,有的人平时工作较忙,年假期间以此为借口放松;有的人为了和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快速融入”“深入交流”而应邀参加赌博牌局,虽然心里抵触,但碍于面子只能硬着头皮参与。据笔者观察,受不良风气影响而“被迫为之”的为数不少。

赌博之害不可谓不深,危害程度不可谓不广。要想真正遏制赌博风气,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不支持、不参与,并且积极劝说家人、亲戚、朋友远离赌博,自觉树立文明风气;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农村实际的文娱活动,用文明高尚的娱乐活动吸引人民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彻底铲除赌文化滋生的土壤。

河北黄骅市  李文婷  

过度放鞭炮污染环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放鞭炮是传统习俗,可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肆放鞭炮带来的弊端。当下,政府管理部门对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多是劝导,经过大力宣传,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燃放鞭炮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此外,燃放爆竹还存在安全隐患。但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很多人心里还是想借鞭炮喜庆一番,增加节日气氛。可图了一时痛快,结果整个冬天却是灰蒙蒙的天,不仅没有带来更浓郁的年味,每天出门探亲访友,顶着雾霾,呼吸着炮仗刺鼻的味道,着实让人郁闷。

其实,增添喜庆不是非得燃放烟花爆竹,贴对联、挂红灯笼、编中国结或燃放电子鞭炮等都是添喜的形式。如今,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庙会、灯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品尝美食、观赏艺术。有的人举家外出旅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游山玩水,散散心,也是很有意义的过年方式。忙碌了一年,大家借春节一同游览美景,聊着开心的事情,增进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因此,过年不放鞭炮,年味不会减少。反之,鞭炮放得少了,空气越来越好,也会增添祥和喜庆的氛围,人心会格外的舒畅怡然。

陕西西安市  许双福

红包没抢到 腰包先被掏

春节将至,抢红包成为热门话题,无论是微博、微信,红包满天飞。一些犯罪分子打起了红包的主意,扫描二维码领红包,网店派发“利是”,这些活动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骗局。

1月19日中午,山东省惠民县孙武办事处的刘女士在朋友圈发现一个商家推出的抢红包链接,红包是一张199元的代金券。她按照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很快,就收到网站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根据提示,刘女士在网上输入短信验证码。一分钟后,她等来的却是信用卡被消费的短信通知。这才发现自己被骗,立刻查询信用卡消费记录,发现损失1800余元。

警方在调查的同时,对此类案件特点进行了归纳。其一,轻信陌生人。以微信红包为例,微信是基于熟人的私密社交,本身就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当好友发来假冒的抢红包链接时,一般人很少会怀疑。当按照提示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后,很容易被一些欺诈网站以及吸费软件利用,以盗取绑定的银行卡内的存款。其二, 以“抢红包”为作案形式的诈骗案件犯罪空间复杂,犯罪行为的实施地、案件发生地大多不相同。且由于诈骗属于远程、非接触式的犯罪行为,甚至利用国外服务器层层转接,给公安机关获取线索带来极大困难。

防范打击此类案件发生很重要。一方面,要宣传引导市民提高警惕,如遇到自称“客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拨打官网联系电话核实其身份,在交谈中切记不能因贪小便宜,而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公安机关要加强与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商家的协作配合,制作统一规范的警示信息推送给广大用户,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电信、金融等部门要抓好手机卡及绑定银行账户的审查环节,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从源头上对犯罪嫌疑人作案使用的银行账号、电话及手机加以控制,遏制犯罪发生。

山东滨州市  田晓剑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3日 20 版)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