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呼伦湖越来越丰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蓄水量由最低时的40亿立方米恢复到112亿立方米

本报记者 吴 勇
2018年03月21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呼伦湖(摄于2016年夏)。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呼伦湖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做湖水取样。
  资料图片

  编者的话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代表们交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做出重要指示。好生态是“摇钱树”,好环境是“聚宝盆”,本版从今天起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栏目,关注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

     

  3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依然寒风刺骨。

  一大早,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治国就来到电脑前,用远红外高清摄像头查看呼伦湖湖面情况。“跟前些年相比,现在的设备看得更远、更清晰,我们也更有干劲了,有信心保护好这片水域。”他说。

  作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北方第一大湖,曾遭遇生态危机的呼伦湖备受关注。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区工作人员倍感鼓舞,表示要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围绕呼伦湖综合治理生态战略,加大生态监管、保护区建设和综合执法的力度。

  实施引水工程,水域面积恢复到2050平方公里

  3月以来,呼伦湖近1米厚的冰面开始渐渐解冻。在呼伦湖小河口景区,湖面依然可以踏冰而行,径直走到几百米开外的湖心小岛。

  湖心小岛被当地人看做是测量湖面水位的标尺。呼伦湖的湖面面积历史上曾达到2339平方公里,但2002年以后,受持续干旱影响,呼伦湖水位下降、湿地萎缩,2010年时最小水域面积仅1700平方公里,蓄水量由130亿立方米减少到4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面临危机。常年值守于此的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局长包志勇回忆:“那个时候,从岸边到湖心岛全部干涸,踩着土地就能过去。”

  呼伦湖曾经美丽丰盈的容颜变得日益消瘦憔悴,水质也逐渐变差。如果再不补水,后果将越来越严重。

  呼伦湖生态问题凸显后,“引河济湖”及“河湖连通”两大工程紧急启动实施。其中“引河济湖”工程共实施两期,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竣工投入运行,总投资1.33亿元;“河湖连通”工程总投资0.2亿元。两项工程实施以来,呼伦湖水位水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呼伦湖引水保证率从50%提高到70%,年调水量由6亿立方米增加到11亿立方米。2015年,湖水已逐步开始循环交换。

  距呼伦湖301管理站以东几百米处,一条70米宽的引水通道将海拉尔河河水从34公里之外源源不断地引入呼伦湖。同时,湖水外流通道的新开河河道清淤后设置了闸门,增强泄水能力,加大活水补充和交换能力,实现水体循环。

  “目前湖区水域面积稳定在2050平方公里左右,实现了国家确定的恢复保护目标。在2017年全市面临大旱、降水量较往年平均偏少30%以上的情况下,当年8月呼伦湖水域面积依然保持在2051平方公里。呼伦湖甘珠花断面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间,水体pH值由9.2降至8.4,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总磷含量等指标均保持逐年下降,湖水水质明显改善。”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姜志国说。

  据介绍,目前呼伦湖的蓄水量也恢复至112亿立方米。

  严格巡护休渔,渔业资源明显恢复

  每年冬季,是呼伦湖的主要生产季节。这里盛产鲤鱼、鲫鱼、白鱼、餐条鱼等,自然生长,味道鲜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捕捞行为也是屡禁不止。”呼伦贝尔公安局达赉湖分局局长耿耀庭介绍,“每年我们都会开展护渔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私捕滥捞活动,24小时巡航护渔‘不打烊’。”

  在保护区,无论是保护区公安分局还是管护站的工作人员,大都练就了一手冰上驾驶的本领。

  李治国一边开车谨慎地避开冰面上的裂隙,一边告诉记者,私捕者经常利用刮风下雪的天气在冰面上打洞下渔网。李治国不时停车查看,最终在一小堆不起眼的冰堆前停了下来。拨开冰块,果然掩埋着一段渔网。经过一番清理,两片连在一起的长约200米的渔网被拉了出来。“每年清理的渔网不计其数,这些我们要拿回去焚毁。”他说。

  近年来,呼伦湖保护区打击非法捕捞的力度越来越大。2016年10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为依法依规对呼伦湖实施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2014年起,呼伦湖实施部分休渔,每年限定1000吨捕捞限额。目前,呼伦湖大型优质鱼比例由2013年的不足3%提升并稳定在13%左右,渔业单网产量增加至10吨左右,渔业资源得到明显恢复。

  “今后,我们还要科学恢复呼伦湖的渔业资源。2017年已经开展土著鱼种恢复项目,在湖区周边建设繁育基地,培育当地的土著鱼种,实现‘以鱼治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目标。”姜志国说。

  湖区鸟类增多,牧民更加爱护呼伦湖

  到了冰雪消融的季节,近几天,保护区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为候鸟返回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准备了。

  “其实,这么严格地保护渔业资源,也是间接保护鸟类。鸟类每年吃掉的鱼,大约几倍于人类的捕捞量。”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站站长张友说。

  工作人员在呼伦湖科学普查时观测到,呼伦湖水量充沛,湖东岸至南岸芦苇等湿地植被茂盛,形成诸多漫滩与小型泡沼,栖息了大量的鸟类。2017年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9目12科36种21353只,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鸟类9种2385只,其中大种群斑头雁为近30年来在保护区首次观测到。沿途鸟类并不怕人,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在呼伦湖东岸沿线附近的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示范区内,为治理退化草原,当地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陈华正带着自己的团队,准备在7.4亩的沙地上交替栽种芨芨草、赖草、差巴嘎蒿三种苗木。去年,由于呼伦湖沿岸风多、风大、刮风时间长,试种的苗木种子成活率不到一半。今年,他想将播种种子改为栽植苗木,并利用灌溉范围广、灌溉适度的微喷带进行栽培后的灌溉作业。陈华说:“生态治理以后可以减轻沙子被刮到湖里的问题。试验成功的话,可以推广到呼伦湖沿岸的生态治理工程上。”

  鸟类增多、湖水更清,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生活在湖周边的牧民更加爱护呼伦湖。满都拉是新巴尔虎左旗嵯岗牧场呼伦一队牧民,他告诉记者:“现在生态改善了,水很清澈,牛羊生寄生虫的也少多了。”

  为了让周边牧民都加入到保护呼伦湖的行列中,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伦沟管护站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挨家入户进行宣讲,牧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提高。

     

  链接

  岱海:外引内治初见成效

  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内陆湖和自治区级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蓄水量约为11亿立方米。然而,岱海特殊的地貌特点决定了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非常有限,随着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逐年加大,打深水井成为周边用水的主要手段,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下达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岱海生态治理污染防治工作。凉城县环保局副局长程凤岐表示,今年当地要严格贯彻落实以“外引内治”为主导,继续推进农业和工业节水、生态补水和河道疏浚,以及生态和水质恢复的“两节两补两恢复”六项措施。据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与2015年同期相比,岱海各项超标因子和营养状态指数均有所下降,湖库营养状态已由中度降为轻度,面积目前稳定在55平方公里。

  乌梁素海:实施春季分凌生态补水

  乌梁素海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多种原因,湖区内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2009年以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先后实施完成20多项治理工程,投资约32亿元,湖区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水质开始好转。目前,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Ⅴ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今年3月,随着气温逐渐回暖,黄河进入开河期,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利用黄河凌汛期的分凌水和春灌间隙水对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置换水体、改善水质。

  从3月开始,红圪卜排水站正式启动,向乌梁素海实施补水,并根据黄河水情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流量。预计到3月底,将向乌梁素海补水1.2亿立方米。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1日 14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