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园丁 吴浪
一人坚守一所乡村小学

吴浪在给学生上课。(记者 王远柏 摄)
4月10日,榕江县崇义乡上归里村上归里小学。早上8点钟,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早读开始了,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寂静的小山村顿时显得生机勃勃。
“这是大山里最动听的声音!”一脸清瘦的吴浪,站在一年级教室外面,不时悄悄地透过窗户看着读书的孩子们。“这些稚嫩的读书声,正是大山的希望所在。”吴浪一脸感慨地说。
上归里是个侗族村寨,距离乡政府30多公里,有160多户700多人。目前,上归里小学开设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有39名学生。
今年42岁的吴浪是这所山村小学的代课老师,他在这里坚守了22年。1996年,初中毕业的吴浪从父亲手中接过教鞭,开始了在上归里小学的代课生涯。作为代课老师,吴浪每月工资只有45元。1998年结婚后,这点工资还不够基本的生活开销。
“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在贫困面前,妻子劝他外出打工,他说:“山里的孩子,唯有读书才有希望。我多教出一个学生,就多给一个贫困家庭送去希望。”无奈之下,妻子只好一人前往广东、浙江等地打工,补贴家用。
多年来,学校来了一批老师又调走了一批老师,只有吴浪扎根这里,从未离开。“如果没有吴老师,孩子们只能到5公里外的富友小学或10公里外的寨蒿小学读书。”提起吴浪,村民们充满感激。
在这所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里,所有课程都由吴浪负责。教学之外的工作,也全部由他承担:学校电路坏了,他是电工;学校座椅坏了,他是木工;冬天,他每天往返步行8公里为孩子们挑水。
2012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上归里小学由于学生人数少,没有配备专门的食堂工人。吴浪把在外打工的妻子喊了回来,到学校食堂每天给孩子煮饭,前四年一直是义务劳动,直到2016年,每月才有了1200元工资。
曾经有在外地承包工程的同学邀请他过去上班,他没去;有在外地开私立学校的学生邀他去当老师,他也没去。“我要在山里当一辈子的老师。”吴浪坚定地说。
20多年来,吴浪培养出400多名学生,其中30多人考上了大学,这些家庭的生活大都得到了改善。“只有拥有知识才能真正改变命运。”每个学期开学,吴浪总会这样叮嘱学生。(记者 王远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