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百姓逛街看货,小偷暗中瞄兜,我们民警盯人”

这个反扒高手挺神秘(新时代·面孔)

本报记者  胡婧怡
2018年04月20日05: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红漆门,没牌匾。这个办公地点跟里面的人一样神秘。

  提起要找一位反扒高手,公安局的同事一开口就是,“找游哥啊!”

  据说一些扒窃惯犯之间也有一句话,“千万别落在老游手里,他可不好整!”

  “游哥”是谁?名字保密。

  这个游哥可不简单。记者来到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刑侦大队便衣中队一探究竟。

  一进门,游哥正在研究监控视频,是发生在中山区某商场的一起手机扒窃案。“看看看,中间这个人伸手了。”嫌疑人作案时,已经快走出监控画面,要不是游哥在屏幕上指点,记者根本看不出发生过什么。游哥又拖动进度条,调到了3分钟以前,“不止一个人,是三个。”

  掌握的视频中只有一条拍到了嫌疑人伸手时的画面,但距离太远,嫌疑人身份不好辨认。游哥记下整个过程的准确时间、嫌疑人衣着特征和犯罪地点,决定去一趟案发现场,找一找商铺的摄像头,调取监控录像。

  难——反扒最需“快”,细致缜密才能人赃俱获

  路上,游哥聊起这几年的工作变化。“早些年摄像头少,扒窃案子也多发。现在监控覆盖率高了,公安局也会借助一些社会资源来破案,尤其是像商场这样案件多发易发的地点,商场管理方一般会主动安装摄像头,我们也会敦促。随着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升级,各界力量支持,破案手段多了,以打促治,扒窃案件发生的数量每年都在下降。”

  游哥1997年开始从事刑警工作,之前做过重案等刑事侦查工作,2010年开始反扒。他所在的中山分局管辖范围内有商圈和火车站,是扒窃案件多发地。游哥说,“当警察不仅要破大案,也要破小案。一部手机可能金额不大,但群众利益无小事!”

  “反扒最需要一个‘快’字,要不然,扒手抓到了,百姓的损失也很难挽回。”游哥告诉记者,反扒工作要有成效,就得快侦快破。

  春节前,两个扒窃分子一天之内作案多起,派出所不断接到报警。游哥和同事及时调取、追踪多处监控录像,锁定嫌疑人特征和所在位置。“两人是分头行动,我们只发现了一个人,抓到他的时候身上没有赃物。我们立刻意识到他还另有同伙,赃物应该在他同伙那儿,而且询问过程中,他的手机响了好几次都没接,恐怕同伙已经产生了警觉。”游哥向记者描述当时的紧张气氛,“从被捕的嫌疑人身上搜出了房卡,我们就直奔酒店,正跟前台确认的时候发现一个可疑的人走出大厅,前台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上前把人控制住,从包里搜出了25部手机。”

  磨——每天在街上“溜达”七八小时,一年穿破七双鞋

  来到案发商场,游哥在管理处找到更清晰的监控画面后,让同事把资料拷贝回队里,自己也掏出手机录下关键画面。仔细一看,游哥手机里存的全是各种视频录像和扒窃分子的照片。

  “案子没破就一直闹心,总要拿出来琢磨,养成习惯了。” 长期从事反扒工作,游哥把扒手们的脾气摸了个透,还给熟悉的几个惯犯起了绰号方便记忆,“照片存到手机里,记记脸,街上遇到了,只要他们‘伸手’,就别想跑!”

  反扒工作是个磨鞋底的活儿,游哥每天都要去街上“溜达”几圈。说是“溜达”,其实是巡逻查控。

  除了报案,巡逻也是发现线索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不靠电子眼,全靠肉眼。跟着游哥上街“溜达”,游哥和普通行人看似无异,但游哥说,“老百姓逛街都是看货品,但小偷逛街瞄兜,我们民警盯人。免不了也有和小偷看对眼的时候,就得换一批人再来。”

  边走边聊,快走出商场时,游哥好像突然发现了什么,自己隐蔽起来观察了一阵儿,过了一会儿才告诉记者,刚刚感觉一个人有些可疑,观察之后发现是在等人,已经离开了。“小偷愿意在门口闲晃盯活,行人的手机插在兜里,掀门帘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被偷,我们除了会在这些地方贴上醒目的提示标语,也会加大便衣巡查力度。”

  大型商场和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公交车站、人行道等候区、火车站售票厅、商场的抓娃娃机前……辖区内人群容易聚集的地方,游哥都会有意识地放慢脚步,一圈下来近两个小时,这样的巡逻一天需要三到四次,从商场开门一直到结束营业。

  “也奇怪了,家人让我陪着逛街,没走多大一会儿就累了,但这样溜达,一点儿不觉得累!”游哥说得轻快。其实,一旦发现扒手,为了寻找人赃俱获的最佳抓捕时机,往往要跟踪几公里,有时要连续跟踪多日。8年来,游哥抓获的扒窃分子有数百人,节俭的游哥,一年却要换七双鞋。

  险——抓捕时机稍纵即逝,受伤是家常便饭

  回到队里时,三名扒手的身份已经通过录像资料得以确定。队里商量,至少需要七八名警力一起行动以确保安全。

  抓捕工作有风险。有的扒窃分子随身携带凶器,有的可能患有传染性疾病,反扒民警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抓伤划伤,甚至被传染。

  有没有什么防护措施?“戴手套?但真动起手来哪儿还顾得上。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抓到人后先控制手,然后搜身看有没有凶器。”游哥说,“我也担心,每次去医院检查,都要格外注重筛查那几项传染病指标。”但每次遇到情况,游哥还是毫不犹豫地往前冲。“观察跟踪可能要很久,但抓捕时机稍纵即逝。有时来不及叫同事支援,一个人也得上。”

  2016年7月,游哥在地下通道口堵住了刚刚得手的老对手“老花衫”,两人扭打着从几米高的台阶上滚落,天旋地转中,游哥抓紧一切机会给“老花衫”戴上了手铐。停下来时,游哥已经摔迷糊了,手却紧抓着“老花衫”的手腕,最后是两名及时赶到的民警把游哥送到医院,一检查,50多岁的人,全身八处骨折。

  提起这事,游哥只淡淡地说,“对于反扒一线的民警来说,受伤是家常便饭。”凭着一股熄不灭的正义感和拼命三郎的劲儿,游哥在刑侦一线已先后多次立功,并获得大连市严打整治先进个人、大连市公安局人民满意公安民警等多项荣誉称号。

  采访结束时,记者想要一张游哥的工作照。但游哥笑着说:“为了工作,我还是继续保持神秘吧!”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0日 20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