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防灾减灾  行动起来(绿色焦点·防灾减灾日特别报道)

2018年05月12日05: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贵州“三个叫应”机制保障信息一路畅达

  与灾害争分夺秒

  本报记者 黄 娴

  “马场镇降雨量较大,已达暴雨标准,请注意防范!”3月30日夜间,受低空切变线影响,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出现4站暴雨、10站大雨及3站中雨。在对流天气发生过程中,普定县气象台业务值班员结合“三个叫应”标准,适时发布暴雨黄色及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并打电话叫应马场镇主要领导。

  “气象局第一时间把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点,为政府提前做好防范以及组织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回想当时的情形,马场镇镇长杨天庆十分欣慰。

  信息发出快,接收够畅通,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这得益于贵州的“三个叫应”防灾减灾气象应急服务机制。

  气象预警并不是发了信息就万事大吉,还必须有一种手段确保责任人能接收到信息。2010年,贵州省气象局创新建立“三个叫应”服务机制:在发生强降水时以电话通知的方式,将预警信息点对点传递到县、乡、村三级行政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所谓“叫应”,就是信息不仅要“发得出、送得到”,还要“叫得应”,要落实具体举措。在贵州省气象局减灾处处长朱启才看来,“三个叫应”机制的出现与贵州暴雨特点密切相关——暴雨常在夜间“出没”,善打“游击战”,而老百姓此时往往正处于熟睡中,灾害难以有效防范。

  2016年6月,贵州省政府把“三个叫应”机制从部门做法上升为政府规章,2017年,全省各县(区、市)政府又行文,对“三个叫应”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细化叫应标准和叫应对象,明确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推送式响应’变成了‘逼迫式响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倒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真正落地。”贵州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表示。

  提起去年6月28日夜间到30日出现的持续性暴雨,龙里县气象局局长宋应刚记忆犹新。大暴雨11站次,最大降水量达145.9毫米。面对强势来袭的暴雨,“三个叫应”服务立即展开。业务值班人员根据雨情先后对应急办、防汛办、地灾办、醒狮镇、洗马镇等单位开展“三个叫应”服务32次;宋应刚向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应急办主任开展叫应服务15次。此次暴雨天气过程,龙里县紧急转移安置1244人,无一人伤亡。

  为确保“三个叫应”机制效果的发挥,贵州省气象部门“内外兼修”:对内,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级气象部门启动叫应的标准和致灾阈值;建立“12379”电话叫应系统,实现对“三个叫应”全程追溯、全省组网及自动统计,提高叫应效率,强化服务评估,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益。对外,强化部门信息共享,整合防汛、国土、民政等部门信息,联合绘制、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一张图”,以县城为中心,分别以40公里、80公里、120公里为半径,划分气象灾害风险的责任区、警戒区、监视区,在省、市、县一体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上,与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雨量实况等实时监测信息叠加显示,确保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

  经过多年实践,“三个叫应”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成效凸显。“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因灾死亡人数由“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149.8人下降到76.6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由3%下降至1%以内。2017年汛期,在极端强降水异常偏多的情况下,全省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上年分别减少了34.4%和86.4%。

  

  北京提升气象预警服务精细化水平

  分区预警更快更准

  贺 勇 冯子晏

  4月21日凌晨,一场春雨造访北京。为做好降雨应对,北京市气象部门提前研判,加密会商,准确预报了此次降水过程。作为今年防汛的第一次演练,此次预报及时、准确,为今年汛期防汛减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石广利是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台村村民,也是一名灾害信息员和群测群防员。做这个工作8年多,他经历过北京2012年“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以及2017年的“7·20”强降雨,深刻感受了北京防灾减灾能力的巨大进步。2012年“7·21”特大暴雨,曾带给北京巨大伤痛,2017年“7·20”特大暴雨,房山站(军留庄)、长阳站(葫芦垡)和官厅水库站都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小时雨强,超过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最大雨强,却无一人伤亡。预警及时、应对得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部门永恒的追求。北京市气象局瞄准国际气象科技前沿,聚焦首都气象12小时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准确率提升,稳步提升天气预报预警水平,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无漏报。全市暴雨、雷电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平均提前量超过30分钟,为分区、分级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如今,北京地区24小时有无降雨预报准确率达90.9%。中长期预报预测业务更精细,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时效延长至30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交往日益扩大,规模大、规格高的重大活动趋于常态。天气情况对各类活动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首都北京的气象服务和保障责任重大。如今,北京已经形成了全国独有的集全方位监测、精准化预报预警、多手段远程服务和贴近式现场服务等为一体的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模式,成为全国大型活动气象服务的“标杆”。

  去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从5月5日至高峰论坛结束,北京市气象台与国家气象中心等部门以及天津市、河北省气象局,建立专家会商联席机制,围绕大风、沙尘、降水等高影响天气进行分析研判。气象部门提前一周准确预报,活动当天的“丝路祥云”如期出现。

  北京地区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显著、夏季降雨强度大等特点。为此,北京以提升汛期气象保障能力为抓手,实施分区预警机制。相比于全市预警信号,分区预警的优势体现在预警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精细化预警程度更高,可为有效预防气象灾害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节约政府和社会的响应成本。

  “2017年,全市因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共1.5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灾害损失大幅降低,分区预警正成为全市防汛科学调度的有力支撑。”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陕西延安针对冻害发布预警,合力减少果农损失

  寒潮预报救了“红苹果”

  唐宇琨 冯 璐 党红霞

  4月初,一份气象预报会商报告让陕西延安气象、果业部门立刻紧张起来。根据预报,4月4日至7日,延安市将遭遇强寒潮霜冻天气。

  在延安,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的不仅仅是百姓生活和一般的农业生产。延安红苹果以品质好、种植面积大著称,果业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延安红苹果的高品质来自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然而,霜冻、冰雹、大风都对苹果种植有致命威胁。

  正值苹果花期,如果遭遇如此冻害,其后果可想而知。“保苹果!”两部门的想法不约而同。

  4月2日,延安市气象局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并与果业局进行联合会商。4月3日,各级政府开始着手采取防护举措。在此次天气过程中,重要天气报告、气象信息专报、苹果花期专题气象预报及各类预报预警信息被纷纷发到各级党政领导、应急责任人等决策者手中,预警短信更是覆盖了所有行政村,信息受众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准确预报、提前预警,为全市果业和果农提供了防御的先决条件。

  气象预报果然准确。志丹、延川、甘泉、富县、洛川等5个县出现近40年以来4月上旬的极端最低气温。吴起白豹镇最低气温更是降到零下12.2℃,其他县区气温全部接近历史同期极端最低值。8至13小时持续0℃以下的气温,虽给延安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但预报预警和充足的准备工作,让果农将损失降了下来。

  “真是多亏了气象预报发得早,让我们有时间来准备,还特别提醒这次降温幅度大,苹果花受冻风险高,要加强保护措施。我家27亩果园的苹果花要是冻了,一年的收成就没了!”宝塔区川口乡师崖村果农王宁宁言语里都是感激。

  寒潮到达前,果农们就收到气象预警信息,从2日起提前3天就开始挖熏烟的土窑,备足点烟的枝条、杂草、锯末等。寒潮中,每当气温降到0℃就开始熏烟点火给果树防冻。据宝塔区果业及民政部门统计,此次强倒春寒天气中宝塔区果树保花率达95%。

  不仅如此,全市气象部门在第一时间成立救灾服务队,深入村组,围绕苹果花期灾后管理,现场向果农讲解苹果种植气象条件、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并大量分发《苹果花期冻害防控及补救技术方案》,帮助果农尽可能挽回损失。

  其实,这次突发预警只是气象部门服务“红苹果”的一个缩影。2017年,延安市气象局组建红苹果气象服务分队,深入果园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指导,结合农事关键期,不定期发送天气预报警报情报手机短信、微信信息等,零距离服务果农。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2日 09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