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8年5月6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成都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强震后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演变规律及防灾减灾成套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主任、教授马建林,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蒋忠信,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杨建宏,四川大学副主任、教授邓建辉,西南交通大学副主任、教授程谦恭,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巨能攀等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公路持续10年的现场跟踪观测及研究,揭示了山区强震后公路地质灾害的活动特征及演变规律,结合映卧公路等灾后重建工程实践,形成了“公路地质灾害链风险定量评估→公路沿线河道演化规律→分阶段实施综合防治→监测预警”等较为系统的防灾减灾关键技术。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揭示了震后地质灾害以物源空间运动、时间动态转变为特征的“降雨——滑坡——泥石流——堵江——洪灾”链式演化规律与生命周期;创立了基于三维地形单元计算的分布式滑坡灾害预测模型和考虑冲蚀、沉积和泥石流性质变化的全过程泥石流模拟模型;建立了分布式多灾害HKUST-5步法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了点面结合的远程实时智能预警系统,实现了公路全线分区实时预警;提出了强震后山区公路防灾选线的原则和方法,开发了微型钢管桩与钢制框架组合泥石流防护结构、新型耗能减震挡墙、耗能锚索等震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新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已全面应用于汶川地震及芦山地震灾区的公路建设,获得专利12项,发表论文88篇(其中SCI检索31篇、EI检索24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项目涉及面广,历时长,技术复杂,创新性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强震后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演变规律及防灾减灾成套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