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罗秀华:记忆中的抗震救灾消防宣传

2018年05月20日18:00 |
小字号

记忆中的抗震救灾消防宣传

文/图 罗秀华

汶川抗震救灾转眼间已经过去十年,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人们不会忘记,地震发生时,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各路抗震救灾大军中,最耀眼的是那抹亮丽的橙红色。在搜救被埋压遇险群众的生死72小时的战斗中,全国人民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看到和了解了消防救援队伍争分夺秒,不休不眠,与死神抢时间,竭尽全力搜救遇险群众的感人场景,看到了消防部队是一支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崇高使命,危难时刻冲得上、打得赢,不抛弃、不放弃,可依托、可信赖的队伍,危难中,只要看到了那抹橙红色,就看到了生的希望。一时间所有媒体被橙红色刷屏。

这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宣传队伍

人们会问,为什么在抗震救灾的初期,特别是前三天,面对全国庞大的救援队伍和救援现场,媒体报道最多的是消防部队的救援情况呢?答案是,除了消防部队是一支具有专业救援装备和救援经验、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过硬队伍,还因为我们有一支随警作战、训练有素的新闻宣传报道队伍,有一套经过多年应急宣传形成的全国宣传报道网络体系。

当地震发生后,宣传处迅速启动应急宣传机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分工,实行24小时值班。

迅速制定出抗震救灾宣传报道方案,上报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时我作为宣传处负责人是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员),在指挥部向全国消防部队下达挺进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中,就包含了我们提出的对宣传报道工作的要求:各总队救援队伍中要有专门宣传报人员,携带照相、摄像、电脑、通讯等设备随队出征;有条件的可邀请当地主流媒体的记者编入队伍;拍摄记录的救援现场素材要及时传回后方。

当时各总队都按照命令在救援队伍中编入了精锐的宣传报道小分队。

部消防局和各总队后方指挥部都有宣传报道组,有专人负责24小时接收前方传回的素材,并第一时间处置送达有关媒体,各媒体也都有人员随时接收我们的素材,及时处理安排刊播。

在抗震救灾前几天,每时都有群众被救出,分布在不同救援现场的消防宣传报道人员,用手中的器材认真记录救援情况,当一个救援任务完成,救援人员可以稍事休息,喘息一下,而宣传报道人员却要利用这个空档,迅速撰写稿件、整理素材、编辑资料,哪怕是深夜,他们也顾不上休息,要争取尽快把这个救援现场的稿子和素材发出去,并做好下一个救援行动的拍摄准备。

开始几天道路不通,通讯不畅,回传素材和稿件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们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克服各种困难想尽各种办法发送素材。后方也时刻严阵以待,24小时随时接收,协调刊播。

时任河南总队宣传处长的康建国听说有空军运输机马上回北京运输物资,就跑去恳求飞行员把录像资料带回北京,同时通知总队后方宣传参谋立即从郑州飞北京,在机场接资料,并将情况报告我们宣传处。

当河南的宣传参谋拿到资料赶往部局宣传处时,已经有人等着,接上他直奔公安部金盾影视中心机房将素材刻录复制成多份,然后马不停蹄分送给各有关媒体,此时各媒体的有关栏目组也已经做好了接收和编辑素材的准备,消息当天就得以在有关媒体陆续播出;江苏总队则与江苏电视台合作,前方消防报道人员利用省电视台开到救援现场外围的电视转播车回传当天的素材,时任总队宣传处长的姜波每天协调电视台接收素材,在供省台及当地有关媒体刊播的同时,通过省台传送到央视各有关栏目。

为了让前方传回的每一条素材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置刊播,姜波每天日夜连轴转,连续一个多星期没有回家;时任广东总队宣传处长的高罡背着现场拍摄整理好的素材在碎石瓦砾中步行几个小时送到设在灾区另一端的央视十套的栏目组,编导看到手捧资料,满脸胡须,脚已磨烂,一瘸一拐的高处长,感动地眼泪都流出来了……有的消防宣传人员看到现场有媒体记者,就主动邀请到消防部队的帐篷中歇歇脚,喝点水,同时给他看拍摄的救援素材,需要的就拿去,记者往往如获至宝,连胜道谢;有的记者干脆就申请加入到了消防宣传队伍中,一同拍摄,一同发稿;后来中央各主流媒体陆续派记者到救灾前线,我们就及时把他们的联络方式通知四川总队宣传处和前方各总队消防宣传人员,主动对接,提供方便,于是前方消防宣传的力量不断壮大……

有一个小插曲,救援初期,我们看到前方传回的图片和视频,消防救援部队的衣服不统一,有的着橙红色救援服,有的着武警迷彩服,在众多参战队伍中分辨不清消防武警和解放军,这对宣传报道不利。我们向局指挥部提出建议,让消防救援部队尽量着橙红色救援服,服装背部和头盔要醒目标出总队名称,每一支队伍要带一面队旗,救援时插在救援现场,既便于识别,又鼓舞士气。

我们的建议被局指挥部采纳,迅速下达命令,在很短的时间内,除了上海总队,各参战部队都换上了标识明显的救援服,在这之后传回的救援画面,是哪只队伍一目了然。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各中央媒体和各省级媒体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收到消防救援的图片、视频素材和稿件,消防救援的稿件刊播量很大,尤其电视台还反复重播;同时我们还协调消防局时任战训处长的冷俐作为专家连续几天座客央视新闻直播间,在播报救援新闻的间隙,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向观众讲解科学施救的知识,这导致在抗震救灾的前几天央视常常被消防救援内容霸屏。

这一支激情满满的宣传队伍

消防部队在抗震救灾战斗中表现出的赤胆忠心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广泛宣传好,既是向党和人民汇报,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又可以用这种精神激励一代一代消防人不断奋进,这是我们宣传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敢有丝毫懈怠。

到了救援战斗的后期,我们及时调整宣传报道重点,从现场新闻报道转向专题报道,深挖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为后期的深度宣传做准备。

我们知道,抗震救灾现场救援战斗结束后,过不了多久,所有媒体的报道重点就会从救援转向灾后安置和灾后重建,而消防部队在救援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作为新闻素材报道过后,还可以做深度宣传,如果不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出去,大部分资料将只能作为档案,十分可惜。在抗震救灾前期,我曾经提出要到一线去,领导坚决不同意,说我在后方发挥的作用更大。到了后期,消防救援任务趋缓,临近结束时局里开始组织人去前方,这时我却一点时间也抽不出来了,此时我们把能想到的方法、能发动的力量、能利用的资源全都用起来,组织策划了系列宣传项目,抗震救灾现场救援一结束,迅速打响了与时间赛跑的消防宣传攻坚战。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一是编辑出版全国消防部队抗震救灾报告文学集《生命至上》

在抗震救灾的后期,我们就向每支参战的消防队伍约了稿,将他们的救援过程、经历、发生的故事和英勇事迹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来。抗灾救灾战斗一结束,稿件和图片就都发过来了,我们汇编成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报告文学集,题为《生命至上》,由时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为报告文学作序,由公安部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

报告文学集图文并茂地反映了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这次举世罕见的汶川大地震救援中不畏生死、英勇奋战、争分夺秒、科学施救的战斗经历,每一篇文章都非常生动感人,对每一位参战官兵都非常具有纪念意义。报告文学集出版后下发到全国消防部队并赠送给每一位参战官兵。

二是联合央视制作播出五集电视纪录片《热血汶川——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纪实》

抗震救灾一结束,我们集齐了视频资料,马上跟央视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协商,希望制作播出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的电视纪录片。

当时关于救援内容的播出计划已经安排满,宣传重点很快就要转向,但是由于我们的内容非常符合他们的栏目定位,现场录像资料丰富翔实,故事感人,视觉震撼,所以一拍即合,把这个项目硬挤进了播出计划,但留给我们的制作时间非常短,只有一周多的时间。

我们迅速抽调中国消防杂志的徐世荣,上海的李刚、王和,山东的郭经武、张海波、崔连胜,湖南的杨泳,黑龙江的关长安,天津的陈猛,重庆的蓝凯、李小勇等全国消防部队文字和影视宣传骨干来到北京,跟《军事纪实》栏目组一起编辑制作电视纪录片。

文字组在前面编写脚本,视频组紧跟着就配视频画面,编辑机日夜不停,人也连轴转,流水作业,边制做边送审边播出,大家在争分夺秒地打一场电视制作攻坚战。一周后,当第一集已经顺利通过审核播出时,第五集的脚本还在编写中,效率之高、配合之默契前所未有。

当时大家都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责任、带着对部队和战友的深厚感情而忘我工作,湖南总队的杨泳每天都是写脚本到深夜,面对那些感人的事迹,她往往是一边写一边流泪。由于片子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大家的真情实感,所以片子感人至深,播出后感动了亿万观众,得到上下各方的一致好评。

我们把片子制作成光盘下发给各总队,下发给了每一个参战官兵留作纪念。

  三是制作《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图片展

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消防部队宣传报道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发挥更大的宣传作用,我们策划了抗灾救灾图片巡回展。当时抽调上海消防总队的李刚和吴学华,一个是我们顶级的文字专家,一个是我们顶级的摄影专家,配合专业展览公司,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编辑制作出了高质量的《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图片展。

第一站是参加了2008平遥国际摄影展,我们的展览由于主题现实性强、图片极具震撼力,制作精良,安排在了主展区的中心位置,非常引人瞩目,为此届大展增了色,获得了大展的特别奖。平遥国际摄影展览结束后,我们带展板先后赴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天津等省市开展巡回展出,每去一地,部消防局都派一位局领导前往,所到之处,当地政府领导、公安厅长、消防总队领导等都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讲话,当地群众参观踊跃,媒体都给予大幅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影响大,传播了正能量,树立了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宣传效果超过了预期。

  四是组织开展《百姓心目中的消防英雄》全国网络评选活动

互联网也是广阔的宣传阵地,不能轻易放弃。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我们策划了网上评选活动。

一是为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力宣传消防部队形象;

二是借力与各大网站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

出于这个目的,我们不是选一个网站开展,而是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青网、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易十大门户网站及每个省各三个最主流的网站共100个网站,共同开展了“全国百家网站《百姓心目中的消防英雄》网上评选活动”。各总队推荐候选人,事迹在百家网站刊登,群众自由投票,人气最高的前十名当选,群众选出的大部分都是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消防英雄。

我们在部消防局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由联合主办此次网上评选活动的十大网站的领导给获奖者颁奖,最后由消防局长给十大网站颁发了“消防宣传战略合作网站”的牌匾,以时时提醒他们的消防宣传责任。国新办网络局领导也出席了颁奖仪式,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活动大获成功。此后,我们与十大网站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五是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人物访谈

配合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制作播出了主持人柴静对时任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的访谈节目,当时郭局长率领来自全国27个消防总队的13434名官兵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搜救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一分希望,百倍努力,英勇顽强、科学施救,圆满完成救援任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任务完成后他带领全体人员安全返回,整个救援过程中部队无一伤亡,堪称奇迹。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

  六是配合制作播出抗震救灾主题电视专题晚会《中国骄傲》

从2005年开始,每年119消防日,消防局与央视二套联合制作播出《中国骄傲》消防专题晚会。2008年不同寻常,经部宣传局出面协商,决定以公安部名义联合央视制作《中国骄傲》全国公安战线抗震救灾专题电视晚会,我们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晚会中消防部队的救援事迹也占了较大比例,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七是制作灾区帐篷、板房消防安全知识挂图

抗震救灾一结束,马上进入灾后安置阶段,灾区群众都暂时集中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和板房中,人员密度很大,生活用火用电集中,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万一发生火灾容易火烧连营,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在郭局长的提议下,我们立即组织制作了“帐篷、板房区消防安全知识挂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帐篷、板房的火灾危险性,安全用火用电知识,万一发生火灾如何扑救、如何报警、如何疏散逃生等应知应会常识。挂图印出后作为救灾物资走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送到灾区临时安置区,张贴到每排板房的醒目处,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提示、预防事故发生的作用。

  八是聘请消防宣传大使开展公益宣传

为了进一步增强消防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和宣传效果,我们策划聘请社会知名度高、口碑好、热心消防公益的公众人物作为消防宣传大使,首批聘请了阎维文、朱军、韩红,请他们为消防宣传代言,用他们的形象拍摄了系列消防安全公益广告片,制作了消防知识挂图。在部消防局举行了隆重的聘请仪式暨消防公益广告片、消防宣传挂图发布会,授权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全国各地电视台、街头大屏幕、固定和流动广告牌播放、张贴,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这是一支有担当的宣传队伍

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取得了伟大胜利,消防宣传也打了一场漂亮仗。

然而,当人们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看到消防部队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的救援场面时,会对救援人员由衷地敬佩,但很少有人了解,记录这些救援现场的宣传人员与救援人员是在同一个现场冒着同样的危险。

当看到救援人员带着救援器材沿着陡峭的山崖前行而为之捏一把汗时,也很少有人想到宣传人员也是在同样的悬崖峭壁上,手里拿着照相机、摄像机拍摄记录下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而他们自己的眼睛都不能看着脚下的路。

当人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源源不断的救援报道时,也不会知道后方宣传人员昼夜职守奔波收发处理稿件素材,联系媒体,为保证稿件及时刊播,几天几夜不能回家……因为在媒体的报道中人们根本看不到这些宣传人员的影子,他们是幕后英雄!

  这支英雄的幕后宣传勇士队伍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随警作战的一线宣传报道人员和消防局及各总队后方宣传协调保障人员;

二是全国消防宣传骨干队伍,如李刚、吴学华、王和、郭经武等等及各总队的宣传处长们,他们随时待命,有重大行动总是召之即来,攻坚克难,战无不胜;

三是中央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队伍,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关系,我们把他们视为消防宣传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都及时沟通商讨宣传报道计划方案。

正因为有这支英雄的幕后宣传队伍,我们的消防宣传工作才能够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我作为消防局的宣传处长,一直跟他们并肩作战,常常被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所感动,我为有这样的队伍、有这样的战友、有这样的兄弟姐妹而自豪和骄傲!

人们会问,你们的消防宣传队伍这么厉害,这么有战斗力,在抗震救灾宣传中表现的这么突出,是怎么做到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防宣传的战斗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从2004年开始,就按照公安部党委提出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狠抓消防宣传队伍的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狠抓宣传队伍建设,配齐人员装备。以前全国消防部队除了部消防局和总队有宣传处,个别支队有宣传科,基层没有专门的宣传报道人员,总队的宣传工作还分政工宣传和防火宣传,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抓,力量分散。在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我们推广河南总队的做法,总队、支队成立宣教中心,整合人员器材装备,部队形象宣传和消防业务宣传统一由宣教中心负责,各大队、中队都设专兼职宣传人员或通讯员,照相机、摄像机等配到中队。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每年定期邀请各中央主流媒体的主任、主编、制片人给来自全国的各级消防宣传报道人员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重点讲解各自栏目的稿件要求及投稿方式,建立联系,密切关系,畅通约稿、发稿渠道,与媒体共同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消防宣传报道网络体系。

三是搭建宣传平台,拓宽宣传阵地。从2005年初开始,先后与中国网合作创办了《中国消防在线》网站、与人民网合作创办了《人民消防网》、与央视网合作创办了《中国消防视频网》;与中央电视台二套联合创办了反映消防救援内容的日播节目《危机现场》并联合创办了《中国骄傲》消防特别节目,每年119消防日隆重播出;与新闻频道《法制在线》,央视七套《军事纪实》、《聚焦三农》,十套《走近科学》等栏目合作定期制作播出消防系列专题;与重庆总队共同在重庆卫视开辟了《走近中国消防》电视栏目;先后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开辟消防专栏,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消防》杂志、《人民公安部消防周刊》等自己的报刊……有了固定的宣传阵地,一方面保障了消防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面,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宣传队伍有了高质量的练兵场,不愁稿子发不出去,使基层发稿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部局宣传处按每周、每月、每年统计公布各地发稿情况,各媒体栏目定期公布稿件投稿发稿情况及开展好稿件评选;从2004年开始每年年终我们以消防局名义组织开展“全国消防宣传先进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评选表彰,名额下发到各总队宣传处,由他们评选上报本总队的优秀者(我这里保留几个机动名额,对年度工作突出、做出重要贡献的总队适当倾斜,如果没有该总队宣传处长的名字,我就直接加上),每年开宣传工作会的时候颁发证书予以表彰,提升了大家的荣誉感,激发了工作热情。

五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我们一直坚持每年召开宣传工作会和经验交流会,参加会的除了宣传处长,还有分管的总队领导或防火部长,会上除了几个重点发言,会给每个总队发言的机会有时是播放视频或书面发言,就介绍本总队一年中最有特点、最出彩的工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同时各总队的宣传工作的水平也一目了然,这种形式对大家有压力,更是动力,于是全国的消防宣传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不断出新、蒸蒸日上的好局面。

这些做法我们一直坚持做了多年,宣传队伍不断成长,宣传能力不断增强,在历次重大活动的宣传和应急宣传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在2008年初的抗冰雪灾害的宣传中,消防宣传就做得非常出色,多次受到部领导的表扬。

2008年抗震救灾这个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给了消防宣传队伍一次集中的展示的机会,多年形成的雷厉风行、不怕困难、奋勇当先的战斗作风,多年建立的宣传报道网络体系,畅通的发稿渠道,前方后方的协调一致,在抗震救灾的宣传中集中发力,火力全开,一开始就占领了舆论阵地。当救援行动结束后,我们马不停蹄地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宣传项目和活动,也是基于我们多年积淀的自信和实力。

抗震救灾过去十年了,今天回想起我们宣传队伍团结一心,日夜奋战的日子,依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非常怀念那段岁月,特别感激那些召之即来、不讲困难、同心同德、并肩作战的宣传战线的战友们和媒体的朋友们。

最后还要发自内心地感谢始终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始终信任、支持、鼓励我们的局领导:在削减会议的情况下,我们每年的宣传工作会、现场会和定期的培训,局领导不但同意,还亲自参加并讲话;对每年开展的先进宣传工作者和优秀通讯员的评选表彰,局领导也能力排众议,同意我们持续开展;对建网站、开栏目、办晚会、拍电视电影片等也大力支持。在抗震救灾宣传中,我提出的所有宣传报道计划和宣传活动方案,无论是编书、拍纪录片、搞图片巡回展、网络评选、聘宣传大使等等,领导都给予大力支持并亲自参与,使系列活动开展顺利,大获成功。对我们取得的工作成绩,领导都及时给以表扬鼓励,我们宣传处被评为公安部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被评为公安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申报并获得了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转载来源:中国消防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责编:王仁宏、曾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