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暑期亲子游火爆背后:产品同质化严重 内容名不符实

2018年07月19日05:1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暑期亲子游火爆,各个旅行平台都有名目繁多的亲子游线路

每年暑期都是家长带娃出游的高峰期,旅游市场上,也一水儿都是与娃相关的旅游线路。

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暑期出游预测报告》,今年暑期,出境游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上涨1.2倍,亲子家庭游等预订人次占比达五成左右。

然而,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亲子游火爆的背后,却隐藏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内容单调、名不符实等问题。

现象

暑期旅游亲子游订单占五成

这两天,市民吴女士正在挑选旅游线路,她打算8月初带三年级的女儿一起出国玩一趟。然而,名目繁多的线路却让她看得有些“头大”:“都写着亲子游线路,可是也没看出来到底适不适合孩子参加,而且价格还真是不便宜。”

北青报记者查询各大旅行社近期主推的线路发现,亲子游无疑是目前最火的旅游主题。“今年1至6月参加亲子游的儿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5%,其中3岁以上的儿童占主力。今年上半年亲子游订单占我们总体旅游订单的三成以上,暑期亲子游的订单比例高达五成。”携程旅游相关负责人透露。

近期相关机构针对亲子游的一份调查显示,9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亲子旅游;出游次数方面,65.2%的受访者表示会带孩子出行2次,28%的受访者将安排3至4次出行。而从实际出行情况来看,过去一年,也有近9成家庭带娃一起出行。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亲子游市场规模达到207.9亿元,增速超过80%,预计今年亲子游市场规模将达近500亿元。然而,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如此火爆的亲自游背后,却存在种种乱象。

调查

亲子游缺乏“亲子”元素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亲子游产品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多数亲子游线路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简单加以包装,比如加入一个或几个亲子主题要素,像是度假村型酒店、主题游乐园、海洋馆等,就摇身一变成了暑期爆款亲子游线路。

在某旅行预订平台选择亲子游项目后,可以搜出数百条相关线路。然而,这些线路大多是在一长串旅游目的地名字后面加上了“亲子”两个字,内容与同款非亲子游产品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别。比如一条“广西桂林+阳朔+漓江5日4晚跟团游”线路,其亲子团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包含了儿童含自助早餐+亲子房间布置,但在最主要的景点和行程安排等方面则与普通线路无异。

另外一条“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玉龙雪山6日5晚跟团游”线路,虽然标明是亲子游线路,但行程里除了每个儿童赠送小猪佩奇风扇和小猪佩奇贴纸外,并没有任何亲子元素。此外,玉龙雪山的景点安排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显然并不合适。出境游亲子线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某平台销售的“嗨玩赴泰乐享之旅”虽然在行程中加入了普吉岛幻多奇乐园和清迈夜间动物园等比较适合孩子的景点,但也有人妖秀等不适合儿童的项目。港澳产品则因为包含迪士尼或海洋公园而直接变成了亲子游线路。

“目前亲子游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以标准产品冒充亲子线路,很多产品虽然冠以亲子游的标签,但内容依旧是普通产品,没有在景点、住宿、餐饮等行程安排方面做优化,缺乏真正的亲子游元素。”一位旅行社内部人士透露。

服务质量与需求不匹配

“带小孩旅游,餐厅、酒店、景点应该都和普通团有区别,毕竟小孩和大人的需求不一样。”游客李女士说,但在参加亲子游项目后,她却发现服务质量与自己的需求难以匹配,“基本上亲子游线路什么样儿都是各家旅行社自己说了算”。

如李女士所言,目前市场上的亲子游产品质量普遍良莠不齐。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成熟的亲子游产品已经走向进一步市场细分,比如众信旅游将亲子游市场分为0-3、3-6、6-12岁不同领域,并对应不同类型的产品。

与此同时,大多数线路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老水平,所谓亲子游线路仅仅是以给孩子赠送一些小礼品等方式敷衍了事。

不与客户需求挂钩,亲子游的服务质量就难以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但会直接与团费挂钩。”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高品质的亲子游产品不仅酒店标准更高,餐厅也会选择“亲子类”饭馆,满足孩子吃饭和玩乐的需求。

此外,亲子类线路的行程节奏会比较舒缓,疯狂赶景点类的线路并不适合孩子。“亲子游线路的‘讲究’很多,所以价格也会比普通线路贵三分之一左右。”该人士透露,而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许多线路“改头换面”直接“冒充”亲子游线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产品同质化严重是亲子游市场的另一大问题。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多家旅行社门店发现,其推出的亲子游产品基本大同小异,而且销售人员往往把亲子游等同于游乐园游,所推荐的线路不外乎迪士尼、海洋馆一类,对于亲子游本身的服务和行程细节则都未涉及。

“产品同质化、亲子游特性不明显等成为亲子游市场的普遍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专业亲子游设计人员、带团人员数量有限,使得亲子游产品丰富度不够。”途牛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亲子旅游产品,但整个行业在创新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此外,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亲子游产品,并非都来自旅游机构,家长预订亲子游线路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一位小学生家长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和孩子从学校报名参加过夏令营,参加过校外补课机构组织的出游活动,去年还跟着别人一起参加了一个家长攒的旅游团,带孩子坐火车去新疆探索地理、生物知识。“基本上都是去景点逛逛,去国外的话顶多逛逛当地的学校。”

观点

亲子游应提供与价格相符的专业服务

亲子游并非专业名词,而是以旅游主体的方式命名,从法律层面来看,儿童和一般游客在属性上并没有区别,只是从营销的属性上做出的一种细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认为,这种特点决定了亲子游市场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模糊空间。同时,也很难从国家标准或者专业旅游管理条例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特别的规定。

“我们对亲子或研学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还不够。”马晓龙认为,这不仅跟旅行社相关,也跟地方政府相关,光靠旅行社的力度还难以开发出深度的亲子游或适合学生的研学类线路。“比如说去黄山旅游,家长带孩子来这里不仅要看风景,还应该有专家型的人员来讲解黄山的地貌、地质特征,当地政府可以根据黄山的特点开发一些适合家长和孩子互动、学习知识的线路,而不是让他们跟普通的观光游客一起挤着爬山。”

“亲子游产品比一般产品贵很多,这价格里面应该包含专业性的服务。”马晓龙说,然而现状却是普通线路打着亲子游的旗号收了高服务的费用。马晓龙认为,亲子游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孩子在旅行途中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他建议旅行社和地方政府合作,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填补目前市场上的空白,同时旅行社还应该引入专家型的讲解人才,或者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以满足亲子游市场的需求。 本版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责编:岳弘彬、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