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把资金引进村 让服务送上门

近年来,齐鲁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将普惠金融做实、做足、做活。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该银行形成了以“小微金融”“县域金融”为重点,“科创金融”“扶贫金融”为特色,四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格局。
深耕“三农”,服务乡村振兴
“县域全覆盖”是齐鲁银行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全行每年的机构发展规划优先考虑在分行空白县域设立机构,将内部资源、政策向县域倾斜,提高县域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目前齐鲁银行已经在济南、聊城、青岛、天津所有县域设立了网点,加上去年刚刚投资入股的15家村镇银行,县域机构达到54家,占全行网点数的40%以上。
针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现状,齐鲁银行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建设项目,采用“银行+合作方”的模式设立服务点,通过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和助农POS机,将金融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这些服务点办理小额存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等业务,打通了金融服务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齐鲁银行已先后设立42家助农服务点。
齐鲁银行近年来先后推出的“惠农消费贷”“惠农经营贷”“惠农农资按揭贷”等惠农系列贷款产品,为广大农民在子女教育,耐用消费品购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发展,农资采购等方面提供贷款支持。
“三农”客户需求区域差异大,季节性强,而且有效抵押担保不足,简单照搬标准化的城市金融产品,会造成“水土不服”。为此,齐鲁银行着力打造差异化的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基于动物活体抵押的生态养殖贷,通过政府增信、银企合作构建起多方合作、协同支农模式。
专注“小微”,扶持实体经济
齐鲁银行聚焦小微企业,着力支持单户贷款1000万元以下尤其是100万元以下的客户,努力发挥金融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年,齐鲁银行启动了小微中心管理模式改革,完成微贷技术由1.0版向2.0版跃升,推动“互联网+”与各个业务领域的融合发展。今年,齐鲁银行启动了微贷业务3.0版的改造工作,并成功投产网贷平台和银税平台。上线短短两个月,即为600多名客户提供了近2亿元的资金支持,全面开启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微贷业务新模式。
为了让客户能够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齐鲁银行小微中心在优化业务流程和扩大网点覆盖面上下功夫。一方面,在简化授信上做文章,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业务流程循环。另一方面,以风险可控为前提,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环节,下放贷款审批权,目前,90%以上的业务都是在分中心审批办理。同时,齐鲁银行不断扩大网点覆盖面,目前已建成17家分中心,覆盖齐鲁银行主要业务区域,全行微贷业务客户数量近9000户,贷款余额26亿元。
扶持创业,助力科技腾飞
齐鲁银行将发展科技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通过培育创业沃土,助力“小微”成长。目前,齐鲁银行科技型企业客户超过1700家,授信余额超过180亿元。
在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实践中,齐鲁银行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服务模式,即“一专、两联、四单”模式。“一专”即专业化经营。积极推进科技专营机构建设,设立1家科技支行和9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两联”即银政联合和投贷联动,与政府部门建立政策支撑、平台搭建、专家支持、风险分担等方面的联合工作机制。“四单”即四项单独机制,包括单独的企业准入机制、单独的信贷审批机制、单独的产品体系和单独的业务团队。
精准扶贫,践行社会责任
近年来,齐鲁银行探索出了一条“对口帮扶、银企联动扶贫、银政联动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路子。
齐鲁银行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党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帮助落后村庄脱贫致富。5年来,齐鲁银行先后为对口帮扶村投入150多万元,争取资金600多万元。在齐鲁银行的帮扶下,对口帮扶村修起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建成了幸福养老院,村里有了自己的粮油加工厂,引进了大蒜种植等产业项目。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益,村里的33个贫困户也都脱了贫,脱贫率达100%。
在金融扶贫的过程中,齐鲁银行坚持“输血”和“造血”有机统一,通过银企联动、银政联动的方式,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通过与山东省促进就业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合作,在全省推广下岗再就业贴息贷款业务,支持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就业创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积极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东阿阿胶集团合作,在东阿县推广黑驴养殖专项贷款,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目前,齐鲁银行累计发放各类涉农扶贫贷款20多亿元。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3日 1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