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网友有话说

专家建议设立生育基金 网友:减负才能鼓励生育

人民网赵艳红 实习生邱佳倩 尹一茜
2018年08月17日19:37 |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小字号

传递网友声音,聚合人民智慧——人民网“强国论坛”推出《网友有话说》栏目。你关心的话题,就是我们的选题。欢迎发邮件至rexian@people.cn,或关注“强国论坛”微信公众号找小编“吐槽”。

8月14日,江苏省《新华日报》刊发了刘志彪、张晔联合撰写的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其中,关于“设立生育基金制度”的建议引发热议。网友认为专家应该研究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而不是光想着收费、罚款,比如通过降低个税、减少收费、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生育。

网友:专家提建议应谨慎 别光想着收费

据南京大学商学院官网显示,上述文章作者刘志彪现为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同时任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晔为商学院副教授。

两位专家在文章中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专家因其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对政府决策和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网友认为:专家提建议时应更加谨慎,要提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撰文称:有些专家动不动就提“加税收费”的建议。真的,求求专家们克制这样的建议冲动,少提收费的建议,少为收费作专家论证和舆论铺垫。

网友“蒋晓峰Terry”表示:关于人口、生育的建议要对国家未来负责,走弯路代价太大了。

网友“熊生家的小胖儿”:专家天天都在想什么?有着大把的时间,研究研究根本问题,想办法解决解决问题,竟出这些馊主意,不治标不治本,还到处得罪人。

网友:生二胎经济压力大 希望提升生育福利

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第一财经周刊》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曾报道,根据记账类App随手记的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发现:2016年使用母婴类消费专用记账本的用户的年均母婴支出在2.6万元左右,在上海、无锡等支出更高的城市,连续3年的母婴平均支出加起来接近10万元。妈妈们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增长速度明显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资涨幅。

《解放日报》一项关于生育二孩的社会调查显示,受访者不想生二孩的理由中,经济状况不允许排在第一位,此外,还有诸如再抚育一个孩子时间精力不足、担心以后有孩子入托入学难等问题。

面对高成本、教育难等问题,网友和媒体希望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惠民的政策,减轻家庭生养二孩的压力。

网友“鹰眼”认为:其实除了生育福利提高外,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质量,幼儿园入托的便利,都在影响年轻人的生育观。一直都很少有人敢提,我们国家到了今天必须向福利制国家迈进。

网友“啊曦仔”表示:托儿所几乎没有,幼儿园每年都破头大打出手,幼儿阶段教育抚养费用一骑绝尘远超任何一教育阶段。更别说上面四老要养、自己一身房贷要还。有心无力。

网友“灼灼明非”呼吁:对多生孩子的家庭提供各种优惠,例如家庭补助、税收补贴、产假、儿童早期教育、母亲工作帮助等。

《新京报》快评指出:“与其考虑设生育基金制度,不如在国家层面要考虑建立国家儿童监护制度,由国家承担未成年孩子出生后到成年的部分教育、医疗费用,甚至基本的生活费用。”

网友:希望提高社会和职场对女性的宽容度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最直接利益相关者是女性,尤其是处于职场中的育龄期女性。

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发表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女性对工作和家庭的担忧会影响其二孩生育意愿。具体而言,当职业女性担心生育会使女性家务劳动增加、就业难度加大、担心产假时间短、孩子无人照顾等情况时,生育意愿会明显降低。

因男女生理差异,女性在社会劳动中需要更多的照顾而容易受到排斥,传统的性别不平等观念依然存在。对此,网友呼吁减轻女性的职场压力,提高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

网友“critical”认为:女性本来就在就业上处于弱势,职场压力大,如果再加上二孩,就业形势岂不是更加严峻……还是先想想有什么举措可以提高社会和企业对女性的宽容度吧,不然以后看到女性来应聘岂不是避之不及。 

(责编: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