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盛夏中和怀古(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本报记者  黄晓慧摄影报道
2018年08月18日05: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东坡书院内景,载酒亭(左)与载酒堂(右)。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 轼(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900多年前,原以为自己将终老海南儋州的苏轼,获赦北归,留下了他在海南的最后一篇诗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谪居海南3年之久的花甲老者,以一首离别诗不吝对海南风光的赞美,抒写又见朗朗晴空的豁然心境,也留给后世无限遐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奇绝风光能让一生漂泊、游历祖国壮丽山河的苏东坡发出“冠平生”的赞叹?

  盛夏时节,从海口出发,一路向西,探访闻名遐迩的东坡书院。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是苏东坡谪居儋州时讲学与会友的场所,历代皆有修缮或扩建。穿过奔流入海的护城河北门江,来到中和镇东郊,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远远就望见了青松翠竹环抱的青瓦白墙院落。

  坡地上啃草的黄牛、黑羊,沿途绽放的龙船花,虽已看不见“便丐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的春日美景,但是此时的中和古镇,云淡风轻,绿意正浓。东坡书院前,一片开阔的广场上亭台水榭,绿油油的荷叶铺满了池塘,荷花朵朵,亭亭玉立,格外俏丽。烈日当空,海风徐来,丝毫不觉酷暑的闷热。

  在东坡书院接待服务中心,能背诵6首东坡诗词,即可获赠东坡书院门票一张。对于喜爱苏诗苏词的游客而言,不在话下。

  历代文人墨客到海南,必定要访东坡书院。明代张习有诗云:“客来踏遍珠崖路,要览东坡载酒堂”。写诗、题字、栽树,来到东坡书院的文人,以各自的方式献上对这位大文豪的敬仰与缅怀。这些诗作墨宝保存在东坡书院的东庑廊。其中,元代诗坛“四大家”之一范椁书写的碑文《东坡先生祠记》是镇院之宝。当然,也少不了苏轼本人的千古名篇及居儋州期间的佳作。

  古建筑、古树、井泉、雕像、碑刻、楹联、名匾,静谧的东坡书院处处充满怀古气息。明万历年间所植的滑桃树、清乾隆年间栽下的芒果树,依旧枝繁叶茂。一株狗仔花,虽然花期将尽,仍静静绽放。倘若赶上重大节假日,还能欣赏到儋州调声表演。

  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艰苦环境中,苏轼与小儿子苏过过着悠然恬淡的田园生活,“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留下了200多首诗文。林语堂评价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黎民百姓的好朋友”,再贴切不过。与当地人缔结的深情厚谊,让苏东坡临别儋州时感慨:“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苏轼离开海南两年后,学生姜唐佐中举,结束了海南无举人的历史。苏轼离开9年后,儋州人符确考中进士,破了海南无进士的“天荒”。“琼之有士始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儋州能成为海南的文化重镇,东坡文化的滋养与熏陶功不可没。

  从文化、民风乃至饮食,苏东坡对儋州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午餐时,在中和镇一家餐馆,邻桌一位东坡村人热情地说起东坡饮食。一大块白煮的猪蹄蘸着酱油蒜末、一碗农家自酿米酒,这位东坡村人就着稀饭吃得津津有味。东坡村人说,这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爽快。煮熟的鸭子要剁成几大块才能上桌,切成小肉块,反而无人动筷。

  当地人乐观、豪爽的处世之道,犹可见“东坡遗风”。

  2016年起,中和镇启动总投资2亿元的历史文化名镇街道立面改造工程,加山墙,贴仿古青砖,重现古镇风貌。苏东坡当年生活过的中和古镇仿佛又穿越了时空,重现眼前。

  

  ■小贴士·顺道游

  松涛大坝:

  松涛大坝坐落于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中上游,号称中国第一、亚洲第二大土坝。坝长763米、坝高80.1米,库容33.4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496平方公里,于1969年2月建成。

  松涛大坝所在的松涛天湖云雾谷风景区有凌云山、情人谷、抱子石、松涛云雾、溢洪道、导流洞(八一洞)、三雅瀑布、番雅瀑布等丰富的山景、水景资源。

  松涛大坝往西水路可达南丰旅游码头,北16公里与兰洋温泉度假村、莲花寺相临,北6公里为雷公滩(南渡江)风景区;东分别是鹿母湾、大华山生态雨林风景区以及琼中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南40公里可到达红坎瀑布、鹦哥岭。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8日 05 版)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