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图文:3000米上“方便”有方

2018年09月20日22:19 | 来源:湖北日报
小字号

  湖北日报讯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翟兴波通讯员张珊珊

  图为:木鱼镇麂子沟公路管理服务区公厕。

  如果不是“WC”标识,这分明是一座花园啊!

  9月15日,一支河南自驾游车队途经神农架木鱼镇麂子沟公路管理服务区,被眼前一个绿植攀援的公厕吸引,忍不住停车“方便”,还跟它合了张影。

  小厕所,大民生。神农架有“华中屋脊”之称,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有6座,如何破解如厕难?

  今年以来,神农架着眼全域、贴近实际、细节着力、灵活创新,按照城乡生活厕所、旅游服务公厕、交通附属公厕、农家乐星级厕所和农户家庭清洁厕所五类,分类施策,完成一场深刻的“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

  融厕于景

  “方便”之门为旅游加分

  麂子沟公路管理服务区位于神农架木鱼镇282省道杜酒线路段,联通神农架两大核心景区——神农顶和天燕景区,是鄂西北方向游客进入神农架的必经之路,也是神农架木鱼、红坪两镇往来的唯一通道。

  绿植、鲜花爬满外墙,不锈钢面板铺就墙体,水泥地自流平代替地砖,透明玻璃天窗屋顶洒进阳光……今年8月,这个公厕建成使用,独特的设计风格,干净的如厕环境,吸引众多自驾游客在此歇脚。“前后20公里,就这一处公厕,以前,这里只是简易厕所,3个蹲位,无法满足需求。”神农架公路局养护科负责人赵刚说,新公厕的建成,极大提升了公路服务区功能。“让厕所融入周围环境,尽可能多用生态、环保材料代替现代装修,连建带修,费用不超15万元。”林区公路局局长杨创祎介绍,独特、实用的设计理念,不仅节约了厕所的建设成本,也契合神农架绿色保护、旅游高质量发展理念。

  景区公厕还在细节上着手,打破洗手池建在厕所室内的惯例,把洗手池修在厕所外的景观带空地上,不仅可以洗手,还能满足游客清洗水果、衣物等需求。

  第三卫生间

  化解女性排队尴尬

  今年避暑高峰期,神农架接待游客达105万人次,入厕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景区服务质量。

  外观整洁明亮,里面干净整洁,没有异味,不用排队,在神农架天生桥景区入口右侧的公厕,8间一卫一蹲的隔间式卫生间和一处第三卫生间,自6月投入使用以来,入厕等待时间不超3分钟。

  在第三卫生间,幼儿操作台、儿童马桶、成人马桶、紧急报警装置、高低双盆洗手池、烘手机等设施一应俱全。

  除了满足特定游客多元化入厕需求,第三卫生间还能发挥另一个作用——缓解女性游客排队尴尬。“女性一般如厕时间比男性久,在许多公共场所,女性上厕所都要排长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无性别的设计增加厕所的使用率,缓解女性如厕排队尴尬,为游客带来方便。”天生桥景区总经理朱永锋说,第三卫生间建成以来颇受女性游客青睐。

  不仅天生桥景区,在天燕、官门山、大九湖等景区,也配备有第三卫生间。神旅集团统计显示,目前,神农架景区共有74所公厕,其中8所公厕设置有第三卫生间。

  水旱结合

  应对4个月“冰冻期”

  青瓦白墙,窗明几净,设备齐全……在大九湖镇坪阡村国公坪,一座新公厕,颇受村民好评。

  村民赵文翠说,原来,村里旱厕又小又脏,大家都捂着鼻子绕道走;现在,有人自家厕所不上,都走到公厕“方便”。

  对于年冰冻期超4个月的大九湖来说,这样的变化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曾经围绕着农村公厕改造升级,大九湖镇“厕所革命”专班也争论过。

  今年3月,大九湖镇提出“水旱结合”理念,一举破题。上半年,大九湖镇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村新建7座水旱两用公厕。“在蹲便器上安装旱厕密封版,使用时脚踩垫板下压后推,如厕后脚踏盖板闭合。便池入口采用水泥槽沟斜插式,坡度为61度,直排化粪池中端,防止排泄物停留管槽。”大九湖镇“厕所革命”专班工作人员王超说,解决了旱厕的施工技术问题,其他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厕所建起来了,管理还得跟上。目前,大九湖镇引入市场竞争,与第三方维管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以购买服务加考核的方式,降低运营维护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公厕服务品质。

  土家族地区

  用“茅斯”命名厕所

  看土家戏、品土家饭、住土家屋,上土家“茅斯”……最近,在神农架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下谷坪土家族乡,乡村旅游十分走俏。

  “茅斯”——下谷坪老百姓对厕所的方言称呼。“我们小时候都这样叫,现在很少听见了,今年看到家乡的厕所都改成了‘茅斯’,真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李艳燕是土生土长的下谷坪人,她坦言,看到家乡厕所标识改用“茅斯”,感觉十分亲切。

  不仅标识有变化,“茅斯”在整体建设中既融入系列土家文化元素,也彰显朴质本色。男厕门口是“胡仔”,女厕则是“幺妹儿”,西兰卡普门帘代替厕所门,花鸟鱼虫纹饰随处可见。

  “在这里上厕所,到处都能感觉到土家山寨的魅力。夏天,甚至有游客在厕所外面搭帐篷露营……”神农架下谷坪乡土家文化传承人沈寿福说,游客对“茅斯”的欢迎程度比想象的要高。

  “‘茅斯’为下谷坪留下了乡愁……”下谷坪乡党委书记刘贤武说,打造“茅斯”的目的在于,将民族文化融入厕所建设,把每一个厕所打造成一处乡村亮点景观,串联呈现,为下谷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

(责编:王仁宏、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