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筹)研讨会举办

按照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要求,平谷中关村创新中心的筹建作为信息谷公司年度任务正在有序开展。根据北京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平谷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区,围绕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打造北京农业‘硅谷’”。为高效的明确工作目标和举措,快速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借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建院60周年全国校友回京之际,在农大举办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筹备研讨会。
研讨会聚焦农业科技领域,探讨创新中心的工作路径。将通过专业运营团队,建机制、搭平台、引要素,积极链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吸引一批农业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向平谷聚集,着重引进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同时引入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形成集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高效协同、产业联动发展的高端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发挥中关村优势,引进农业科技产业资源,助推平谷区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区,在北京市及全国范围内形成创新示范效应。
10月13日, 80余位来自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集思汇智,共话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创新,为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献计献策。此时恰逢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60周年,来自农田水利88班的“校友”成为特别来宾,期望用学以致用的报效之心,在平谷中关村打造一个创新合作的窗口,为首都科技建设贡献力量。会议由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石七林主持
打造北京农业的“硅谷”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平谷初步具备了“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条件和资源禀赋。农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成为平谷的选择。
北京市平谷区科委主任张守旺表示,根据北京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平谷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区,围绕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目前,平谷区已就农业科技新区绘制了蓝图,着手高标准编制创新区规划方案。最近按照北京市改善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平谷区已经出台了19项改善与营商环境的优惠政策。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姚胜利表示,要建设好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希望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聚集各方力量和资源,坚持“立足区域优势、着眼国际视野、强化资源对接、形成示范引领”的工作理念,以“打造高质量、高科技区域协同创新样本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硅谷’”为工作目标,聚焦农业科技产业,搭建平台、链接国际创新枢纽、引入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助推平谷区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化发展,为北京“三城一区”连成创新走廊、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杨培岭对创新中心的建设倍感关注,他说:“作为我们学院来讲,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在平谷园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其中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希望在这里能做更多的工作,希望能为首都和平谷园的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实现可复制的“平谷模式”
“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位于北京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依托北京通航大厦为起步区,建设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和科技服务三大产业,包含创新展示中心、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和创新企业聚集区。”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副总经理王朝闻介绍了项目的筹备情况,他表示,创新中心将按照“一中心、一园区”的发展路径,聚焦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大力引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积极推动项目建设运营,充分发挥项目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一年时间,引进及孵化50家创新型企业,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创新型产业初步聚集;通过三年时间,引进及孵化100家左右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示范引领的核心作用产生实效;通过五年时间,聚集企业超过10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税收收入超过5亿元,在税收和产值、创新能力及引领示范等多角度形成高质量突破。”谈及未来,王朝闻希望通过创新中心的建设,助力平谷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
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刘作凯认为,抓农业有“两高”,一是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成立农业园区,有效提高土地产能率、劳动生产率、绿色化程度。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卢凤君说:“北京农业要有北京特色,要有北京味儿。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运营创新中心,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农业的所有资源都聚集到平谷以后,就对接了世界的网络,把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三位一体运作,就会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项目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马承伟认为,平谷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设施农业也是今后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希望未来在这方面可以与创新中心产生更多的紧密合作。
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周新国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农田水利88班的“校友”,未来他希望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果可以放到“乡村振兴示范区”进行应用、示范和推广。
创新中心为企业“搭台唱戏”
按照项目定位,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成为平谷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交流展示窗口、北京农业科技高精尖产业聚集区,还要成为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创新孵化平台,以及国内领先、面向全球的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要实现这些目标,企业作为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自然是重中之重。他们的建议和想法,也就成为研讨会的“一出好戏”。
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徐双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希望发挥平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携手专家智慧和企业家力量,共同努力为平谷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添一份力量。
汇智成海,扬帆起航。在中关村信息谷公司看来,助力平谷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区,要通过三大发展路径来实现:一是引进中关村及国内外优质农业相关产业资源,实现“农业高精尖”产业集群;二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创新服务平台;三是依托中关村辐射全球的创新网络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网络体系。这一切正是等待被实现的“蓝图”,正在出发前即将迈出的第一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