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我的家乡我的河(大美中国)

2019年01月01日04: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航拍湖北省罗田县新昌河。

  浙江省仙居县志愿者在永安溪打捞漂浮物。

  4000米高空航拍西藏雅鲁藏布江。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镇望杆子疏勒河下游河段。

  白鹭正在福建省木兰溪畔觅食。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

  航拍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的老龙河。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乌苏里江湿地。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生态文明的要素,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它滋润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人们对于“家乡河”,总有着一份深藏心底的美好记忆。

  2016年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时隔两年,河长制从“全面推行”到“全面建立”,河湖管理迈出了坚实步伐。建立河长制,无疑是向过去河湖管理的顽疾宣战,从而将更多的河湖从浑浊、发臭、脏乱和无序开发的状态回归到“家乡河”原来的一汪清水。

  两年来,由水利部组织策划的“寻找最美家乡河”国情水情教育活动在全国陆续展开,旨在更好地展示我国在河湖治理和保护方面的成果,通过寻找美的过程,让河湖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最终转变为呵护“家乡河”的实际行动。    

  记者深入大江南北,用镜头真实记录河流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和发展之美。这其中,既有婉约秀美的溪流,也有气势雄浑的江河;既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样板,也有得益于水利建设、变“臭水沟”为“美景河”的成功范例;既有文化积淀深厚、造福一方的江河支流,也有“河长”精心呵护、两岸和谐发展的城市河流。 

  每条河流都镌刻着保护和治理的印记,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精美的诗画、一种婉约的情怀、一曲绿色的乐章,并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雷  声  王建军  于国军  雷建高  王海燕摄影报道

  版式设计:沈亦伶

  标题书法:苏显龙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1日 05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