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常宁:做强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争当地区发展“领头雁”

2019年03月06日19:0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被誉为“世界铅都”的常宁,曾因以铅锌为主的有色产业而盛极一时。2011年,该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同全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竭而城市衰”的困境。

“逆境求变,转型创新才能有出路。”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说。近年来,该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争当衡阳发展“领头雁”,负重起跳,做大做强铜铅锌基地和湘南纺织基地这两大千亿级产业,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承接产业转移 “组合拳”。

“转型升级‘转’出了一片新天地,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介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居衡阳七县市首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1.93亿元,增长8.6%,居衡阳七县市第二;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1%;经济综合实力位列2018中国中部百强县第60位。

传统产业转型 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身

作为常宁工业的“主战场”,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的很多冶炼化工企业过去“规模小却污染大、产值少却市场乱”。

如今已大不同往日。依法关停23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将11家冶炼企业关停整合为1家粗铅项目、将17家硫酸锌企业整合重组为4家化工企业入驻工业园区……老企业整合后,能耗降了,产值却升了。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沿江锌业是常宁的一家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次氧化锌、一水硫酸锌、七水硫酸锌,老厂位于湘江边。2012年,企业率先整合搬迁进驻水口山工业园,按年产2万吨次氧化锌、3万吨硫酸锌的规模进行设计,采用更为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目前,全新的沿江锌业,产能产值均大幅提升,成为行业领跑者。

“如果仍然是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必将会被淘汰。谁先整合、谁先转型升级,谁就赢得了主动权。” 沿江锌业负责人说,企业整合、搬迁入园,不仅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更有力地推进常宁市有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升级,由粗放型迈向精细制造加工型,优化了经济结构,提升了发展质量。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6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居衡阳七县市首位,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新旧动能转换 从“十年亏损”向“首次盈利”突破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内的株冶铜铅锌产业基地,惊喜地发现:过去的荒山之上一座千亿级产业航母已强力崛起。

据了解,项目拟投资100余亿元,分期实施新建30万吨锌、迁建10万吨电铅及稀贵综合回收系统、改造扩建20万吨铜工程,最终形成“30+30+10”(“30万吨铜+30万吨锌+10万吨铅”)的具有五矿特色的铜锌铅产业示范基地,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其中,2018年12月26日,铜铅锌产业基地式投产,30万吨锌项目的2号焙烧炉开始投料。

铜铅锌产业基地前些年由株洲搬迁至常宁。从株洲清水塘到常宁水口山,株冶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复制搬迁,而是一场新旧动能的转换之旅。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采用国内外铜铅锌冶炼先进技术,环保投资28亿元,占建设投资比重超过30%,建成后将成为绿色冶炼的标杆,可实现湘江流域SO2减排15000余吨/年。

“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先进的冶炼技术和环保工艺,不仅改善了水口山的环境,而且带动了整个园区的工业升级和环保升级!”常宁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段鸣告诉记者。

新旧动能转换转出了“常宁速度”。铜铅锌产业基地仅用13个月就完成投资45亿元,实现30万吨锌项目投产,创国内同类项目建设最快速度,被评为省重点产业建设优秀项目。目前,铜铅锌产业基地10万吨铅及稀贵金属回收项目即将建成。

新旧动能转换转出新效益。在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的带动下,百年老矿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技术进步也在加速。康家湾矿把原来的用石灰工艺选矿改成了无石灰工艺,既节省了成本,也解决了废水处理的环保问题,还提高选矿技术指标。采用三浸渣选银透硫工艺之后,二氧化硫排放大幅减少,每年还能从废渣里捡回30吨以上的白银。水口山集团公司已经实现盈利2.1亿元,一举扭转连续十来年的亏损局面。

承接产业转移 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蝶变

工业经济转型给常宁带来连连惊喜,承接产业转移也实现新的突破。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是全国闻名的牛仔之乡,是中国最大的牛仔服装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调整的深入,新塘镇的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整条产业链快速向其它区域转移。而常宁有牛仔服饰生产所需的适宜气候及服装大批量出口所需的水陆交通条件。

2017年12月29日,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该项目作为衡阳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成果,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成功列入全省100个重点项目库,同时被衡阳市委、市政府纳入振兴衡阳实体经济“一体多翼”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一翼。基地将用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环保处理方式,确保环境不污染的前提下,承接至少300家企业,达产后服饰年产量15亿件,年产值1000亿元,带动10万人口就业,打造世界级纺织产业基地,助推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在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千亿元。

缘何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最终能成功落户常宁?答案是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段鸣介绍,近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园区投资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对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营造安定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整体效能正逐步显现。

“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想象。”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主任尹建恒表示,“千亿航母”的聚集效应正在逐步凸显,园区已经由以前的招商引资变为现在的招商选资,前不久一次性落户十个企业,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服务是最好的邀请函,要让企业留得下,发展好!”吴乐胜介绍,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常宁市委、市政府创新性采用平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创新搭建管理和金融平台,解决基地建设的人和钱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常宁市正加快“一区一园”平台建设,水口山经开区冶金路、五矿路完成路基工程,瓦松铁路主线全线拉通。宜阳工业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设立有色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平台,产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转型将为常宁发展腾飞插上‘绿色翅膀’!”刘达祥表示,常宁将以“跻身全省十强、迈向全国百强”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实现“换道超车”。(吕小宝、郭华)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