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17年来护理1500余名孤残儿童,帮助800多名孩子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费英英和爱心团队——

汇聚一片爱的海洋(青春派)

本报记者  杨  昊
2019年05月05日06: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费英英和孩子们在一起。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在这里工作17年来,费英英累计护理孤残儿童超过1500人,其中800多名孩子被爱心家庭收养、融入社会。

  费英英说,“照顾孤残儿童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做康复理疗的行家,也要做教书育人的里手。”

  

  “笔笔,把被子盖好快睡觉!”

  “红红打点滴了吗?要注意休息。”

  “我们芬芬笑起来最可爱了!”

  ……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费英英正招呼着孩子们,孩子们一见到她来,纷纷热情地喊她“英英姐姐”。这里拥有近300名被遗弃孤残儿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宝”。

  费英英在这里工作已经是第十七个年头,累计护理孤残儿童超过1500人,其中800多名孩子被爱心家庭收养、融入社会。前不久,费英英厚厚的荣誉证书里又添了一个——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费英英很淡定,“通过我做的事,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是我追求的意义所在。”

  留下来,陪孩子们一起成长

  走进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温馨舒适的氛围扑面而来:空间开阔,绿植覆盖,庭院中央是五颜六色的儿童滑梯和动物雕塑。一层儿童区的“星星班”门口,蓝色展板上贴着班内孩子们的照片和简介,以及“明星宝贝”的特殊展示;旁边是本学期的校历和课表,课程内容包括生活技能、户外活动、精细动作、中文、数学、美工等;展板下方是孩子们的手工和绘画作品。走进教室,米黄色的墙壁上贴着中英双语的教学卡片,桌椅、图书、玩具、手工用品一应俱全……

  2002年,费英英来到这里,一干就是17年。刚毕业那会儿,“血气方刚,就想在深圳闯一闯!”对于自己找的这份工作,远在浙江湖州的母亲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不回到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曾经做过义工的奶奶却对孙女的决定十分支持。“保育员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爱心,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也是个积德行善的好事。”

  费英英早有思想准备,但刚到福利中心,她还是有些始料不及。

  这里的孩子大多有先天性疾病或残疾,比如脑瘫、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有的还有传染病,照顾他们比照顾健全的孩子要难很多。“刚开始见到这么多孩子,第一反应其实是害怕。”费英英说。

  保育员的工作考验着这个不到20岁姑娘的耐心:每天给孩子们喂饭、洗澡,深圳夏天热,一天要洗两次;有些脑瘫的孩子肌张力很高,一碰就会身体僵硬,洗澡时不能硬扳,不然容易受伤;有的孩子吞咽咀嚼功能不好,想张嘴却动不了,喂饭个把小时是常事。“看似简单的喂饭都很有讲究,婴儿喝牛奶,稍微大一点的喝米糊,再大一些要吃幼儿餐,还有的需要吃成人餐,要分时段帮他们吃饭。”上班要三班倒,夜班从零点到早上8点,其间不能睡觉,“夜班人手少,有时只有一个人,孩子醒了要帮他们喂水、换尿布,等都睡着了,还要收拾玩具,做清洁工作。”

  时间长了,费英英对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了然于心。“这儿的孩子都挺可怜的,他们没有爸妈照顾,我就是他们的监护人。”

  “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但和孩子们接触久了,觉得自己真的离不开他们。”费英英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被叫妈妈的情形。她带着一个叫奇奇的孩子去医院体检,奇奇看到一个拉着爸妈手的小朋友,抬头问费英英,自己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孩子问得费英英的心像针扎一样,她把奇奇抱起来,哽咽着说,“英英姐姐就是你的妈妈,福利中心就是咱们的家!”几天后,奇奇扯着费英英的衣角,轻轻叫了一声“妈妈”,那一刻,费英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暗下决心,要留下来,陪孩子们一起成长。

  不仅要康复理疗,也要教书育人

  照顾孤残儿童,不仅需要极大的爱心和耐心,还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

  有一年冬天,福利中心接收了一个体重刚过一公斤的女婴,身长不过一张A4纸,头还没有成人的拳头大。费英英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科学的方法照顾喂养。女婴抵抗力差,费英英和同事们特别注意保温,轮流抱着她晒太阳,“她一次只能吃二三十毫升牛奶,我就每隔一两个小时喂一次。每次都用手背试好温度,轻轻地把奶嘴放到她嘴边,一滴一滴喂。”

  女婴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10个月大的时候长到5公斤,随后便被一个爱心家庭收养。孩子走的那天,费英英非常不舍,但想到这个孤儿从此就有了温暖的家,她又倍感欣慰。现在,每年春节福利中心都会给女孩家发贺卡,她的父母也会寄照片过来。“因为我们的努力,孩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如今,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开展分级生活护理制度,开设儿童区、康乐园、启智园等,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个性化交流,实行程序化的个案护理。

  “照顾孤残儿童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费英英说,她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先后获得了高级孤残儿童护理员证书,国家中级社工师和教师资格证。“不仅要做康复理疗的行家,也要做教书育人的里手。”

  费英英介绍,福利中心还开展了双语教学,注重塑造孩子们的人格和技能,这些先进的理念都体现在孩子们的进步上。“瞧!这是我们孩子的作品,我为他们由衷地感到自豪!”费英英拿起“明星宝贝”普普的一幅画作,眼里满是爱意。

  “普通孩子能享受到的,我们努力让他们也享受到”

  2003年除夕夜,费英英在福利中心值班时,从保育部主任手里接过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病症的早产儿。天气寒冷,又没有保温箱,费英英只好把她抱在怀里,“感觉像羽毛一样轻”。由于病情严重,费英英陪女婴在医务室打点滴,虽尽力抢救,但孩子还是没能熬过去。

  当晚,费英英为这个尚未满月的小生命大哭了一场,也感受到了自己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能有机会陪伴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成长,温暖他们孤独的灵魂,是自己莫大的荣幸。”

  在费英英看来,福利中心的孩子除了身体残疾,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儿童的天真烂漫他们都有,只不过多了一些不幸。”自此之后,费英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生活。”

  费英英的底气来自于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队伍。一支由近200名教师、医师、护理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组成的“六师团队”为孤残儿童提供养、教、治、康的24小时服务,“普通孩子能享受到的,我们努力让他们也享受到。”

  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还在福利中心开设了分教点,为中重度残疾的孩子提供特殊早教、特殊幼儿教育、特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职业教育课程包括烘焙、手工、洗车等等,根据适龄儿童的自身特点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力求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自己喜爱或擅长的职业教育。”费英英说,有年龄稍长的孩子选择去爱心工厂工作,虽然报酬有限,但融入社会能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彩色串珠制成的纸巾盒,栩栩如生的剪纸,精美的刻瓷……教室里整齐地陈列着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我们两位学生的作品还被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村村长委员会收藏,并赠送给各国运动员,你说他们多棒!”费英英如数家珍地介绍,举手投足间洋溢着幸福和骄傲。

  有爱心人士每周末带着女儿一起到福利中心,给孩子们弹钢琴;还有义工定期捐赠书籍,陪孩子们阅读……关爱孤残儿童的路上,费英英不是一个人。“希望这股力量能延续下去,汇聚成一片爱的海洋。”费英英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5日 05 版)

(责编:冯粒、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