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大江东| 上海向全国报告成绩单,有几个数字很动人

2019年07月02日18:44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上海市市长应勇带领他的团队,今天,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报告上海70年来取得的成绩单。

  历经70年的努力,上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已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发展新路。这是7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的。

  上海市市长应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呈现增长更稳、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1

  上海外滩风光。

  从36.7亿元到3.27万亿元

  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已形成

  应勇介绍,70年间,上海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从1949年,上海GDP只有36.7亿元, 2018年达3.27万亿元,折合超过4900亿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人均GDP达13.5万元,折合超过2万美元。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2018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1.76万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7108.1亿元;在地方级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11.6%,为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上海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10的税收收入。

  增长同时,资源消耗强度持续降低。上海单位GDP能耗从2010年的0.7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0.38吨标准煤/万元。上海正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能源、土地等消耗,支撑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

  更重要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上海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改革开放之初为18%,目前稳定在7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增长,2018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30.6%。消费升级持续显现,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7万亿元,新引进品牌首店835家,国际零售商集聚度升至全球城市第二位。新动能加快成长。包括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1%。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18年全市日均新设企业数1318户,比上年增长11.8%。

  上海城市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明显。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交易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交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2018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600万亿元,“上海金”“上海油”等上海价格影响全球。贸易中心集聚辐射功能增强。2018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接近12万亿元;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占全国27.9%、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航运中心枢纽港地位巩固。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连续9年世界第一。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航空旅客吞吐量达1.18亿人次,成为全球第五个亿级航空城市。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增强。上海科创中心框架基础、重大布局和政策体系初步确立,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平台加快布局。2018年上海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高到2018年的47.5件。大飞机、量子卫星、蛟龙号深潜器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展示了上海科技和产业创新新实力。

2

  上海自贸区俯瞰。

  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引进来”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上海新设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实现“三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实到外资2404亿美元;全市现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677家、外资研发中心444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态势持续向好。上海企业对外投资“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新机遇和新空间。上海制定实施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达1/5。

  收入增长跑赢GDP增长,绿地人均0.132平方米到8.2平方米

  上海高品质生活稳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上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市民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37岁,保持发达国家(地区)水平。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万元,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首位,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1%,跑赢GDP增速。

  住房小曾是上海痛点。而现在,住房保障受益面不断扩大。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2018年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1.2万套,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42.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2万户。

  更为显著的是绿化。上海人均绿化面积从解放初期每人“一双鞋”、1949年仅0.132平方米,提高至目前每人“一间房”,2018年为8.2平方米。

3

  上海光源全景。

  新增6万余家企业、3600多家国际企业参展

  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突出推进三大任务

  应勇谈到,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体要求,坚持“两高”“两最”“两提升”(“两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两最”就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两提升”就是面对全球、面向未来,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海正谋划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重大进展。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不断探索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第一块土地批租到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先行先试重要成果。2018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实施“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特斯拉新能源车项目成功签约落户上海临港,摩根大通证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韦莱保险经纪等金融外资项目率先落地。同时,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上海成为外商投资中国首选地。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突破口。经过总体方案1.0版、深化方案2.0版到全面深化方案3.0版,五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按照“三区一堡”目标要求,大力推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6万余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总和;以全市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集聚了全市45%左右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累计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彰显了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同时,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高标准筹划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制度,着力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举全市之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3600多家国际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为578.3亿美元,办成了国际一流展会,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作为主办城市,始终以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确保了展会的圆满成功,向海内外嘉宾展现了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目前,上海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第二届进博会筹办各项工作,截至目前,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及面积均超过首届,体现了“越办越好”的理念。

4

  广富林遗址公园。

  全力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23.5%。上海与苏浙皖一市三省共同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服务工程,搭建了G60科创走廊、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一批区域合作平台,实施了环保、信用、市场体系等领域一批专项行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各方面正在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同时,上海与江苏、浙江共同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创新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应勇谈到,下一步,上海将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旋律,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力以赴实施好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设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平台,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走稳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企业办事环节平均压缩30.5%,99%民生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

  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海努力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和竞争力。上海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各领域营商环境改革。2018年制定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专项行动计划1.0版,全面完成两批共198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率先制定实施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办法,对标世界银行10大评价指标推出了56项改革措施,企业办事环节平均压缩了30.5%,办事时间平均压缩了52.8%,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全球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2019年上海再次召开全市营商环境改革推进大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和世行对标改革专项行动计划2.0版,共推出66项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感受度。

5

  国际艺术节演出。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新闻办提供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是要实现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所有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2018年组建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推动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和开放;“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运行,注册企业和公民用户数超过950万,已接入13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90%的网上办事事项实现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2019年以来,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切实推进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接入在线服务平台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减少一半、提交材料减少一半,逐步使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谢卫群)

(责编: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