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滚动新闻

理智才能笃行——一个公务员父亲写给儿子的17点建议

一个父亲
2020年01月27日16:4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编者按:这些天,正上大学的儿子因铺天盖地而又真假难辨的信息莫名焦虑,他的公务员父亲(供职于中央某部委)给他写了封信。

儿子:

看到你对疫情过分焦虑却又不知所措,每日刷新闻、刷微博、刷朋友圈,传播各种消息,想谈一点个人想法,和你做个交流。

1、从众心理,前期不以为然、心存侥幸和后期过度恐惧、矫枉过正并存,这点有时候在社会管理中也能看到。

2、信息传播中哗众取宠、博取眼球,戏剧化、庸俗化与恐惧症倾向性、信息选择症叠加是常态。

3、部分人心怀叵测借机生事,部分人不明真相煽风点火。多数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刷的是在重大事件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4、部分人对春节期间的氛围很纠结,部分人是永远的牢骚型体质。尽管发生了疫情,但是,让辛苦一年的群众过好春节也是应该的,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5、政府作为集体的反应速度有时会在局部滞后于个体的反应速度,符合事物规律。防护物资暂时匮乏等问题对于疫情爆发性增长来说是有可能的,相信很快就会解决。

6、疫情的爆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客观存在,有主观恐慌,有冬春本就是感冒人群多容易交叉感染等等因素交织,导致主观感知扩大,社会不耐受增加。

7、要看到政府反应速度的巨大改进和提高,包括封城和一级响应,从控制的角度看无疑是有好处的。

8、任何重大突发灾害,自救互救总是优于和先于政府救助。社会捐助、校友捐助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政府的不作为,相反这是一个健康成熟社会应有的状态。

9、医疗防治和社会性防治,概念不同标准不同,二者不能混同。

10、目前防治的最好方法就是隔离。

11、任何谣言行为都必须受到严惩。微博上那些对话很多是伪造的,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分析判断。

12、流行病调查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防控必须尊重流调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不符合流调的盲目管控不是科学态度。

13、在病理未明之前,妄谈比非典病毒性强或者弱都没有意义,甚至弊大于利。

14、工作要关注基层,现在是大城市过度,小城市放松,小城市出事,病人又推到大城市承担。

15、社会治理的原则永远是张弛有度,反过来,不仅会有更大的损失,还会招致更大的怨言。

16、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法治底线,依法防疫。

17、过度关注有可能会导致浪费大量资源,降低而不是提高效率。当前最需要的是保持定力。

个人理解,不一定对,为的是你能更全面思考问题,全面了就不会过度焦虑。

最后,再说一句包治百病的法则:锻炼身体,多喝开水!

父亲即日

(责编:郝孟佳、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