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献完血 6名康复医务人员进方舱为患者疏导心理
“要多吃多喝,加强营养,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才能打败疾病……面对疾病,要有信心,不能逃避,只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一定能像我们一样康复治愈出院!”2月19日,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已治愈的6名医务人员,进入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为这里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这6名医务人员都来自江夏区中医医院,此前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月5日和9日,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纪委书记刘思华等两批康复的医务人员已捐献自己的血浆。而这6名治愈康复的医务人员,在过了隔离期后,便自发组织志愿服务队,为还在接受治疗的轻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6名康复后医务人员变身心理辅导员
“多吃多喝才能打败病魔怪兽”
据江夏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一些患者初来方舱不太适应,甚至感到紧张或焦虑,而这种情绪相互感染,就会出现焦灼、暴躁的情绪反应,所以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很有必要。
6名志愿者刚刚进入病区,就立即被患者“包围”:“这个病多久能治好?死亡率高不高?康复了有没有后遗症?你们当时有多严重?用什么药治好的?”面对患者的焦虑和疑问,身为主任医师的杨光洲和副主任护师的伊静,结合自己的康复经历,一一答疑解惑和科学普及,呼吁大家科学理性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大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志愿者吴芬与患者合影
家住武汉江夏的李先生今年39岁,2月初,因新冠肺炎入住江夏区中医医院。每日看着上涨的确诊人数,他感到焦虑和压抑。志愿者吴芬看出他心情不好,于是上前进行疏导。
吴芬说,自己最严重时,也是跟他一样吃不下饭,一个星期瘦了10斤,也正是因为营养摄入不够,所以恢复得较慢,差点被病毒“战胜”。只有多吃、多喝,才能提高体抗力,唤醒身体内的“奥特曼”去打赢“病毒怪兽”。听着幽默风趣的劝导,李先生心情逐渐明朗,主动与吴芬交谈起来,最后还开心地来了一张“比心”合影。
志愿者们与患者交流
“张婆婆好友”的3个电话
家住武汉硚口区66岁的张婆婆,紧紧地抓住一名志愿者的手,情绪激动地请求帮助。宗建、邵自罡、高晓萍3名志愿者一起将张婆婆扶坐在床,一边帮助张婆婆擦眼泪,一边抚慰她的情绪。
原来,张婆婆的儿子也患上了新冠肺炎,正在另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为了能让儿子安心治疗,张婆婆一直向他隐瞒自己也感染了的事实。近日,张婆婆得知儿子病情日益加重且萌生了轻生的念头,而自己又被隔离在方舱不能出去,于是心焦如焚,经常以泪洗面。
在志愿者的劝导和帮助下,张婆婆心情渐渐平复。她恳求志愿者一定打个电话给她儿子,劝他配合医生治疗,一定要努力活下去。志愿者们当即记下张婆婆儿子的电话号码,并向张婆婆承诺,一定会为他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表示感谢,张婆婆颤抖着双手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立即被志愿者们拒绝。
从方舱出来后,志愿者们第一时间拨通了张婆婆儿子的电话,以“张婆婆好友”的身份,先后3次与其通话,同他分享自己在病情最危重时如何调整心态和挺过难关的。电话那头,张婆婆儿子最开始沉默不语,后来逐渐主动开口交流。半个小时后,张婆婆发来一条感谢短信:“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儿子的关心和帮助,他心情好多了!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我自己也恐慌过 还想过写遗书”
“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疾病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新冠肺炎暂时并没有很好的特效药,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坚定的信心十分重要,对于增强抵抗能力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觉得做这个心理辅导很有必要。”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说:“我自己在住院过程中,心理上都会有恐慌的情况,最严重时甚至想到写遗书,多亏同事和朋友经常打电话给予我鼓励和信心,我才能战胜病魔,所以也希望把我们的经历分享给这些患者,帮助他们早日战胜疾病康复出院。” (陈远丁 张春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