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特殊的“摆渡人”:疫情彻底结束之前,他们不“出院”

2020年03月16日09:28 |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小字号
特殊的“摆渡人”:疫情彻底结束之前,他们不“出院”

3月10日晚上8点多,严强胜将最后一名患者送上了金银湖街勇士队的皮卡车,返回作为临时驻点的酒店,进行全身消毒后,才有空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这天,金银湖街勇士队导医组的队员们,从早上10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陪同15名预约发热门诊的患者完成了全部检查环节。而这,只是属于这只小分队的普通工作日常。

2月19日,为了让每个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救治、科学分流,金银湖街勇士队成立了一只名为“导医组”的小分队。二十多天里,这只小分队陪同辖区的发热患者穿梭于医院各个科室进行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送上分流治疗的车辆。

医院里的“摆渡人” 被患者称为“亲人”

护目镜、N95口罩、防护服、塑胶手套、鞋套……早上10点,严强胜、董兴涛、桂宏涛三人全副武装,手里拿着当日发热门诊就诊人员名单,站在协和东西湖医院门口,迎接街道勇士队送来的患者。经仔细核对名单并简单分组后,导医组带患者开展抽血、CT、核酸检测等一系列检查。一人一套检查流程下来,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等所有病人检查完毕,通常已接近晚上8点,人多的时候会忙到凌晨。因为前期在医院接触的都是病情相当的患者,导医组必须全程穿戴防护装备,经常十多个小时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只有等病人们被接走后,他们才能脱下防护装备,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饭。

前几天晚上7点多,有一位老人来看病。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导医组队员又干起“陪聊”的活儿,结果队员们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老人得知他们已经一整天没吃饭了,嚷着一定要给队员们去买饭吃。“陪您看完我们就收工了,马上可以回去吃饭,您放心。”看着队员们一个个拍胸脯打包票,老人才放下心,看完病离开时又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马上去吃饭。其实,他们刚刚接到通知,另一批患者已经在路上。

“今天估计又是11点左右才能结束,吃上饭估计要12点了,但为了让老人安心,就撒了个‘谎’。”董兴涛说。

在战“疫”最前线 尽自己的一份力

导医组每天带着患者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医院各个科室,有时还要去住院部办理手续,防护装备一穿就是十多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走路步数每天都是微信运动的前三名。“有一天凌晨4点,还因为走路太多被脚底板痛醒了。”桂宏涛笑道。一段时间下来,导医组成了医院的“活地图”,时不时帮找不着路的人指下快捷路。

随着出院患者复诊的数量不断增加,导医组又承担起陪同患者复诊复查的工作,队员从3人增加至5人。导医组的微信群也变得更加热闹,“刚刚又增加了三个预约的居民”“我们这边快检查完了,你们那边如何?”“注意做好防护!”

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陪同发热患者就诊,可以说,除了医护人员,导医组是离病毒最近的群体之一。

严强胜最先请缨加入导医组,现在负责协调、管理这支小分队。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并未将工作具体内容告诉家人,只简单说要在单位值班回不了家。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每次跟他视频都会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你在家里乖乖的,爸爸马上就会回来了”,然而这个“马上”,至今没有兑现。

董兴涛与妻子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没时间照顾两个女儿,只能把孩子送到亲戚家。每天的一个电话,成了董兴涛和女儿们之间唯一的联络。“我告诉家人,别人往前冲,我作为党员也不能后退。战士只需要往前冲,至于子弹是否打在身上,这不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曾获“东西湖区劳动模范”的桂宏涛,2月10日,生病刚恢复不久的他就写下了请战书,要求到战“疫”最前线。同时,他的姐姐是医护人员,妻子是一名社区工作者,都在一线奋战,“家里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每天视频时都要叮嘱我们注意防护,还主动帮我们照顾小家,让我们每天没有后顾之忧地战斗。”

王德勇是名退役军人,主动报名加入导医组,“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就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家人的痊愈经历让我更加坚定这是一场必将胜利的战‘疫’,我会带着家人的那份感恩之情上战场。”

另一名队员李建良,在消防队工作的儿子目前驻守在隔离点,这对“父子兵”通过电话互相鼓励,肩并着肩,共同坚守抗疫第一线。虽然疫情彻底结束前,导医组还不能“出院”,但他期待着疫情早点结束,大家能摘下口罩微笑相见。(记者孝金波)

(责编:申亚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