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曾经盗采严重、污水横流,如今绿意满山、泉水清亮

抓环保 大宝山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刘泰山
2020年04月02日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为大宝山矿新山片区废弃矿山修复前后对比图。
  杨金金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因污染而死,因环保而生”,这是广东大宝山矿所走过的转型之路。有着悠久开采史的大宝山矿,十几年前,因粗放经营、环境污染而陷入困境。

  痛定思痛后,大宝山矿走上绿色转型之路,修复生态环境,狠抓创新驱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一座蓬勃发展的绿色矿山。

  

  远望大宝山,一排锯齿状山峰伫立天边,与南岭诸峰并无二致,翻过山背却场景一变:露天矿场依山掘进,范围达3平方公里,上下落差足有五六百米,褐色矿土堆成一座座小山,挖掘机、运输车、洒水车来回穿梭……

  这是粤北著名的大宝山矿——以矿藏丰富闻名,也曾因污染“出名”。“那是‘老皇历’了,我们现在可是绿色矿山。”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简称“大宝山矿”)环保部部长陈伟生是土生土长“矿二代”,亲历了这些年矿山生死存亡之战。

  综合整治,矿区污水循环利用

  大宝山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部深山,埋藏多种金属,采冶历史悠久,古称“岑水铜场”。1958年开始建设,改革开放之后高速发展,盗采也一哄而上。“大矿大开,小矿小开”,环保设施不负重荷,大量重金属尾矿渣和选矿废水排下山,河流鱼虾绝迹,村民投诉不断。

  陈伟生回忆,大宝山矿本是“聚宝盆”,但长期粗放经营,亏损逐年扩大,加上环保“亮黄灯”,压力与日俱增。他进矿20多年,就十几年前那段日子最难熬,“矿山几乎是死了一回”。

  大宝山矿权衡再三决定,“不推诿、不逃避、不停步”,主动担责,“哪怕贷款也要修复生态”。2013年,大宝山矿制定了“源头防控、过程阻断、末端治理、风险防范”策略,大刀阔斧地推行环境综合整治。

  几年来,分期投入10亿多元,改进回收设施,削减排污总量。大宝山矿新建大型治污设施,确保矿区污水100%循环利用。同时,修筑排洪隧道、竖井、截洪沟、截洪坝等,将清洁雨水导至下游。

  行至主矿区下方,就是李屋拦泥库,几条船正在清淤作业。这里曾因非法开采等导致泥沙淤积,难以发挥调节蓄水的功效。经过治理,库内已腾出有效库容,外排水均达国家排放标准。李屋拦泥库外排水处理厂改造成为重金属污水处理厂,调节库容量达1250万立方米,年均处理污水量1650万吨,重金属去除率达99%,并能解决酸性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

  生态修复,废弃荒山重染绿

  矿山周边的酸性土壤和重金属废矿,一度是大宝山矿面临的棘手问题。山岭荒芜,沟壑纵横,满地废渣废水,难觅树木花草。伏天暑气蒸腾,雨季酸水四溢。

  “比起污水治理,荒山治理毫不轻松!”起初,大宝山矿采取常见的客土法和隔离法,整山治坡,植树造林,但投入不少,效果不佳。“辛辛苦苦挖坑敷土,一棵棵树苗栽下去,开始活得好好的,过不了多久都枯死了!”广东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机关党委书记陈建澄说,几经挫折才悟出,问题出在土壤,“植树先要治土”。

  大宝山矿请来专家会诊,最终确定“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的办法,即不改变废矿区地形与土壤结构,调控微生物群与控制产酸的微生物类群,阻滞土壤中重金属迁移,培育自维持、不退化、相匹配的多样性植被。

  运用这种办法,大宝山人硬是“啃下”一座座百孔千疮的废矿山。施工单价成本从300元/平方米降至100元/平方米。到2018年,矿区修复面积120多万平方米,种下修复植物约110万株(棵)。地质生态破坏最严重的新山片区也从童山变青山,长出乔木、灌木、草本、蕨类等32个植物品种,地表水及土壤pH值恢复至原始山体水平,植被覆盖度达95%。

  “我们通过柔性改良土壤,从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和酸化现象,减少废矿废水污染,遏制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消除了环境和安全隐患。”专家团队领衔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束文圣介绍。现在,山下横石河的水质从劣Ⅴ类水变为Ⅲ类水,有时达到Ⅱ类或Ⅰ类水标准。

  对此,山下村民感受最深。春雨初歇,蜿蜒的横石河水流湍急,清亮见底,没有了昔日翻滚的铁锈色。曾经,沿岸凉桥、塘心、阳河、上坝等村庄饱受污水之苦,村民被迫远道挑山泉水喝,鸭子要系着绳子养,不敢放下河。“水变清,有鱼虾,又能下河打鱼了!”上坝村村支书何奉明感叹不已,还转发了一位村民在河里赤膊摸鱼的视频。

  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更高效

  看得见的是水土治理,看不见的是技术创新。大宝山矿铜硫选矿车间外表普通,里面却敞亮。一人多高的浑圆碎石机轰隆隆地旋转,浮选池冒着一串串幽蓝气泡,弯弯曲曲的管道架向远方。

  “别看这套系统貌不惊人,可是集中了国内一流铜硫选矿工艺,破磨、浮选和回收等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大型化。”大宝山矿选矿部首席工程师钟国建自豪地说。

  此外,大宝山矿狠抓创新驱动,“变废为宝”,对闲置的低品位褐铁矿、选铁生产线和槽对坑铁尾矿、铜硫尾矿中钨资源等集中回收利用。矿区高酸尾矿水100%回收利用,铜回收率达78%—83%,硫回收率达80%—85%。同时,对排土场、采空区、高边坡等重点危险源点精准监控,做到高产稳产。

  2017年,大宝山矿建成一个铜硫选厂、两个钨选厂。其中,铜硫选厂年产能7000吨,当年投产盈利7000多万元。以前,大宝山铁矿资源枯竭,陷入困境。新选厂问世,矿山“瘦身壮体”,年产销铜精矿(金属量)1.15万吨、硫精矿130多万吨、钨精矿1200吨,以及硫酸13万吨、磷铜加工1万吨,生产规模跃居全省之首。这座濒临关闭的黑色铁矿一举扭亏为盈,变为以铜硫为主的新型有色矿山。

  “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大宝山矿推动改革,向死而生,绿色转型,闯出一条循环经济之路,成为“广东省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去年,矿山企业总产值约13亿元。

  近期,大宝山矿又定下“三大目标”:3年内建成粤北南岭山区生态修复样板、全国绿色矿山发展标杆和全国同类矿山一流企业。大宝山矿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巫建平说:“大宝山主矿体上部是褐铁矿,下部还有大量铜硫矿,以及钨、钼、铋、铅、锌、金、银等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发展潜力巨大。”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2日 14 版)
(责编:李枫、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