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网络沉迷”(下)
人民直击:直播暴食八人饭,能扛多久?
编者按
12岁男孩用母亲的钱打赏主播160余万元、17岁少年连续打40小时游戏后发生脑梗、游戏主播连续通宵直播数月猝死……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已超90%,未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玩游戏占比61.0%;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其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近七成;一半以上大学生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网红。
为何那么多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直播和短视频?相关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如何?每天就是各种吃喝玩乐,却拿着超出普通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薪资……当网红、主播真的都那么美好吗?网红梦断的年轻人,何去何从?
关上镜头,尹璇扭头就去了卫生间,顷刻间传来呕吐的声音……
在做“吃播”主播的日子里,本就患有进食障碍的她仍然坚持着在屏幕前扮演“大胃王”。
“网红”如日中天,许多年轻人逐梦于此,却不知背后有多少辛酸,甚至伤及生命。
每天看短视频、刷直播上瘾,进而对“网红”职业趋之若鹜,许多“尹璇”做起“网红梦”。梦醒之后,他们将面临什么?
主播 “职业病”频发,甚至猝死
“想找一个正常的班上。”
做了三年的娱乐主播,王黎打算离开这行。“长期熬夜”和“收入不乐观”让她慢慢地不想播了。
“月入过万,时间自由。”
王黎成为一名娱乐主播是被这八个字吸引。2017年,还是销售员的她经朋友介绍,开始了每天4个小时的兼职主播工作。对着镜头唱歌,与屏幕那端的人聊着天,期待着“大哥”刷礼物。
一个星期,王黎通过直播赚了上千元,“老板说这个成绩比较理想”。与她同期入职的人,有的只赚了几十元或几百元,“甚至有的播不下去,半个月就不干了。”
兼职半个多月后,王黎辞去销售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娱乐主播。公司规定的直播时长为每月200—300小时,完成基本任务后,第一个月可以拿到保底4000元,第二个月开始不再提供保底工资。没有五险一金,没有任何其他保障,收入全凭打赏。
成为全职主播的第一年,王黎说,自己很认真。每天直播时长达8—10个小时,有时为了多赚钱,想要“大哥”多刷礼物,会连续播十几甚至二十多个小时。赶上吃饭时间,王黎不会中断直播,而是点个外卖,边吃边播,“因为一旦中断,就有人会离开直播间。”
“维护大哥”也是王黎的工作内容之一,在直播间与大哥聊天,唱他们点的歌,私下里发信息打打招呼问候对方,“但不会聊太多,尽量保持距离。”
王黎告诉记者,她的收入平均下来每月达两三万。但是一年下来,饮食和作息时间变得紊乱,“下播”时间常常在深夜,最晚可能到凌晨3点—5点。
职业瓶颈随之而来,王黎用每次直播时收到的“礼物”衡量自己播得好或不好。碰到没有“大哥”刷礼物的时候,心态就会崩。
后来,她便开始了三五天、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的断播,流量明显减少,收入也从两三万下降到五六千元。
王黎正打算换一份工作,“正常一点的,不用熬夜的。”
尹璇三年前签约成为一名“吃播”主播,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她如今却因身体等原因被迫停止这份工作,同时还要处理与公司的仲裁事宜。
这一行的辛苦还在于,由于趋向猎奇,用户喜欢看的“吃播”类直播偏向另类,如“大胃王”吃播系列,这类直播对主播身体伤害很大。
一次吃多人份量的“大胃王”吃播。页面截图
作为进食障碍患者,尹璇有着暴食和厌食两种状态。暴食状态下,屏幕前的她是观众眼里的“大胃王”。但长期不加克制的暴食后催吐,加重了病情。
据了解,尹璇做吃播期间,一次直播大概要吃下近20样东西。午夜下播后,伴随她的是数次催吐。
父亲心疼女儿的身体状况,不能理解这类极伤身体的工作。以“大胃王”吃播为例,需要暴饮暴食七八个人的量,吃的频率也高,一天一两次甚至更多,“同时还要保持瘦小身材,这不符合自然规律。”
“公司要求五百万的赔偿”,尹璇的父亲称,女儿的身体状况愈加糟糕。
就仲裁一事,6月5日,北京仲裁委员会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并称“涉及隐私”未向记者透露进一步信息。
尹璇父亲提供的女儿与艺力特(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签订的《网络红人经纪合约》显示,关于违约责任一项,如果甲方(公司)在没有任何违约之状态下,因乙方无故提前解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一次性支付300万元人民币的违约金;如由于一方违约而终止本合同,除非这种违约对另一方造成实际损害并由有关司法机构作出了判决,否则任何一方向对方的赔偿不应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记者6月5日联系艺力特(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邮件无回应,公司一工作人员表示有仲裁,但就索赔和具体金额不予回应,并请记者“等此事审理结果”。就仲裁原因,6月8日记者致电公司法定代表人姜杨洋,对方未予回应。
《2018主播职业报告》显示,由于长期熬夜直播、节假日无法正常休息、三餐不规律,困扰主播的三大职业病为“失眠”“腰颈椎不好”和“用嗓过度”。
不独辛苦和伤身,甚至可能出现主播死亡等极端情况。
2017年11月,封面新闻报道,游戏主播“孤王”连续通宵直播数月于11月2日猝死。粉丝称,他去世前,已连续通宵直播好几个月,猝死当日还在直播。
触手直播平台发布消息证实“孤王”去世。页面截图
“孤王”所在直播平台“触手”随后发布消息,证实其去世一事,并称“孤王殿下的不幸离世给每个人敲响了身体的警钟,不管是游戏本身还是直播,都应该把健康放在首位。”平台同时表示,为了保证主播的健康,目前平台已对整个主播机制进行了整改,对直播时长超负荷的主播将给予人工提醒,对严重超负荷的主播拟将进行下播处理,此外将完善主播健康的管理机制。
随着竞争激烈,更不乏年轻人为迅速走红、吸引粉丝,盲目采用过激方式,有人称之为“自杀式直播”。
记者翻阅公开信息发现,仅2019年就出现过4则直播中主播意外身亡的报道。
钱江晚报报道,2019年2月,一名快手主播在绍兴直播跳河,不幸头部触底,意外身亡。事发前,该名主播曾告诉帮他拍摄视频的同乡网友:“等我火了,以后就可以不用上班了,靠直播赚钱。”
新安晚报报道,2019年7月,合肥一名斗鱼主播被发现死在直播工作台上。警方调查发现,该名主播系“缺氧窒息”导致的死亡,曾在直播时饮酒。
五成大学生想当网红,诈骗团伙眼中的“肥肉”
网红产业在当下俨然日趋火热。克劳锐指数研究院《2020中国MCN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MCN机构从2015年的160家发展到2019年的超2万家。
QQ浏览器发布的《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54%的大学生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网红。
中国青年报报道,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研究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观看过网络直播,其中14.4%的大学生表示基本每天都看,至少每周都看1次直播的人数也超过样本总数的五分之一。8.0%的大学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做过直播,两成者(23.8%)想成为主播,其中超过三成的人想成为游戏主播,接近两成的人想成为美食主播。
年轻人也早已踊跃投入直播中。在所谓的“直播元年”2016年,花椒直播数据显示,“90后”成为直播主力军。2019年,快手首次发布直播生态报告,56%的主播是“90后”。
头部网红的收入引人艳羡。因直播带货走红的李佳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从2019年1月起月收入就达到了7位数。
实际上,市场扩大的同时,绝大部分网红难以拿到期望中的回报。2017年,中国青年报报道,调研显示网络主播月入过万的不足1成,半数不足千元。《2019主播职业报告》显示,职业主播中收入过万的占比仅为24.1%。
除了更难达到期望,网红培训也良莠不齐,不乏不规范的机构打出造梦口号,忽悠想做网红但苦于没有门道的小白,稍不慎就可能上当受骗。
今年2月,徐丽在浏览某短视频APP时,被一名带货网红卖出的培训课程吸引,“说要教我们怎么直播带货,怎么提高粉丝量,怎么拍视频”,徐丽花了99元进群学习,对方随后又推出980元和3980元的进阶课程。为了进一步学习,她向对方支付了980元。
“但我们发现课程内容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细化了一些”,徐丽及群员此后还发现培训班所属公司并无资质,“公司3月9日才注册成立,但2月份就开始招生了。”
更有甚者,以招聘“网红”为由要求求职者贷款整容,以此实施诈骗。5月6日,广州市公安局通报:今年3月,天河区公安分局对一涉嫌以招聘求职需贷款整容为愰子实施诈骗的团伙全面收网,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约230万元。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佳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告诉记者,在近几年中小学生的相关调查中,他们发现,不少中小学生也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或梦想。
孙云晓分析称,这其实涉及到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落后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我们的学生到了高考时,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明白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年轻人在职业生涯成长中,应该多参加多样化的活动认识自己,增加社会阅历,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孙云晓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分析指出,职业生涯教育两个最核心的要素一是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潜能、优势、兴趣是什么,最适合做什么,二是选择的职业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求。
孙云晓表示,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年轻人想当“网红”可以理解。“但网红也不是说愿意做,就能做”,他表示,年轻人不要只看到“网红”光鲜亮丽的一面,还要看到有些“网红”是有真才实学的,以及他们背后慢慢积累的过程和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要看到有些“网红”属于昙花一现,甚至低级趣味的类型。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佳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谢志岿认为,当前存在一部分人,出于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原因,趋向成为网红,但目前网红市场已经稀释,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不要以为成为网红很轻松,除非有特殊能力,成为网红需要能力、运气和努力加持,即便如此,绝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市场就这么大、流量就这么多。”
谢志岿表示,年轻人可以尝试网红,但如果有“又轻松又能赚钱”的想法,现实会给他们教训。
储朝晖认为,年轻人趋向追求成为网红,和成长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这一点从相关数据中可见一斑。《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其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接近七成,在校学生群体占将近四成。
《2020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全网用户上网时长大幅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达6.7小时,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个小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纸质书不到20分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5本。
“这些娱乐在日常玩一玩可以,但投入过多精力会耗费时间”,储朝晖认为,沉迷游戏、直播和短视频等会影响年轻人的未来规划。
心理学家、资深人力资源从业者刘志斌分析称,年轻人平时看短视频、直播等用于放松未尝不好,但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来说,每天只盯着直播和短视频,沉迷成瘾、大量吸收碎片信息,无助于自身职业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如果因此将当网红作为职业选择,不仅会忽略其他职业和可能性,也会降低在其他领域发展的竞争力。
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宗春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当前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这一代人从小就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刷各种APP,看短视频、直播等,在关键的成长时期,他们被这些内容围绕着、催眠着,这种媒介引导对成长中的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和自我认识会产生重要影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黎、尹璇、徐丽为化名)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mzj@people.cn
推荐阅读
聚焦“网络沉迷”(上) 人民直击:逾万养老金咋进了游戏账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