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扶贫日“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探索”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温璐)今日下午,2020年残疾人脱贫攻坚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探索”。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教授、兰州大学焦若水教授、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厉才茂博士、残疾人脱贫典型代表廖竹生等作主旨发言。
“在农村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制度没有建立之前,农村残疾人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收来源。由于环境的障碍、能力的受限,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办法单一,脱贫难度大。“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表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贫困残疾人扶贫脱贫带来了希望,贫困残疾人不断被瞄准,不仅开好了药方,也抓好了良药。产业带动、保学控辍、资产收益、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大病保险、公益岗位、无障碍改造、辅具适配、社保兜底、干部帮扶等有效措施纷纷优先贫困残疾人及家庭,“因残致贫”问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引领推动下终于有了破解的机遇和希望。
程凯指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推动下,破解“因残致贫”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数量大幅减少,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保障,“因残致贫”家庭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有近700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贫困残疾人收入大幅提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表示,接下来,要全面排查解决贫困残疾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多维度促进残疾人脱贫 农村残疾人治理仍是重点
在论坛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表示,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中国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得到解决,兜底保障进一步夯实,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逐步开展,家庭负担有所减轻,农村残疾人福利体系逐步建立,因残致贫得到改善,农村残疾人困境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弱势地位逐步改变。
兰州大学焦若水建议,接下来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从多维度贫困角度出发,促进农村残疾人脱贫与发展并重,应该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持续探索解决农村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经验。
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厉才茂指出,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将更加突出,本质上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问题,治理的重点仍在农村。他建议,接下来要着力建立健全民生兜底保障机制、可持续增收机制、公共服务机制、能力建设机制和社会环境与社会支持体系,形成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论坛上,中国残联发布了《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方案》和由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道略残疾人事业研究院共同策划编写的《中国残疾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年度纵览(2020)》。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