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多学科教学、分层次培养、“跟班”大医院……

培训贴身办 本领天天练(关爱医务工作者①)

本报记者  刘晓宇  贺  勇  王云娜
2020年10月26日05: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开栏的话

  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发布活动在武汉举行,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中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先进事迹,加强业务培训,支持开拓创新,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即日起,本版推出“关爱医务工作者”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厦门卫健委和医学会:

  推进多学科会诊

  提升治疗精准度

  在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多学科会诊诊室,七八位医生正紧盯着一张影像讨论。

  “从目前的情况看,第一诊断应为食道癌,建议由胸外科先治疗肿瘤。”普外科负责人卢毅卓首先说道。“慎重起见,开刀前要由我们消化内科和影像科协同判断患者病情。如果情况不乐观,还得由肿瘤科先行化疗。”胸外科会诊专家的话语,获得了几位医生的赞同。医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不到一小时,患者诊疗方案已经确定。

  “多学科介入,让患者‘只跑一趟’,这要得益于前不久的综合培训。”走出诊室,卢毅卓颇为感慨。

  今年6月初,厦门市卫健委和厦门市医学会牵头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会诊综合培训,重点理顺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多学科协同机制。卢毅卓也接受了这次系统训练,“线上观摩视频和线下实操讨论,多个学科有了系统的协作机制,让医生对病情的把握更为精准。”

  多学科会诊培训,与一般“大会诊”教学有啥不同?“简单来说,是要让医生在这个培训中学会发挥自主性,果断调动更多资源处置病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蔡建春教授介绍。

  在培训中,多学科专家直播授课成为特色。作为普外科医生的卢毅卓,同时也要观摩胸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的教学,卢毅卓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诊断思路有了提升。以前单纯‘手术先行’,如今要考虑多种病情形态,综合采取最稳妥的治疗方式。”在模拟腔镜培训中心,卢毅卓组织同事们接受了一轮又一轮协同培训,大家的配合日渐默契。

  离普外科不远的医院3号楼,一间设备先进的多学科会诊诊室已在两年前落成,常年向一线医生开放。培训完成后,卢毅卓便成为这里的常客,“我既牵头组织讨论,也参加病例会诊。”而在隔壁的小型会议室,由副院长吴国洋教授主刀的手术正在现场直播,数十位来自全国的多学科专家同坐一室参加培训,线上观看直播的医护人员也超过3万人。

  北京同仁医院:

  培养护士分层次

  业务创新获激励

  “3个月的‘健康快车’培训,让我感触极深,受益匪浅。”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护士长,王晶雪每年都会参加培训学习。

  这个令她难忘的“健康快车”培训,是把火车车厢变成手术室,开到偏远地区,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疗白内障。“在上车之前,我要经过系统培训,包括眼科相关检查还有危重症护理,培训领域广泛、系统性强。”王晶雪说。

  眼科是同仁医院优势学科,需要紧跟国际眼科医学发展潮流,及时对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更好更快地用到病人身上,提高病人康复率。

  “我们医院一直比较注重对护士的培养,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比如对刚入职的护士加大培训,把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各科护理骨干向专科护士方向培养。每年都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还有一些参加全国交流会的机会,能学习到国内外前沿的护理知识。”王晶雪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护理人员集中学习的次数有所减少。医院和科室主要组织线上培训,比如利用手机APP、微信群学习。“线上学习时间相对灵活,但任务并不轻松,每名护士都要完成相应科目的培训和考核。”王晶雪说。

  通过培训,护士们将所学知识紧密应用于临床实践,经常会产生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意。在医院的鼓励下,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创意加以完善并申报专利。“我身边不少护士都有自己的专利,有些还实现了产品转化。”王晶雪告诉记者。可视化的眼贴敷料、方便医疗救治的功能型病号服、便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气管切开护理包……截至2019年底,同仁医院护士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3项。

  “这些专利给临床护理带来很多方便,起到了良好效果。”同仁医院护理部负责培训的主管李飞介绍。医院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一线医务人员创新,不仅对获批的实用新型专利予以资金奖励,还在职称评定中有所体现。成功转化产品的专利,其收益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

  “医疗技术在发展,护理专业也不能落后。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才不会被淘汰。”作为护士长,王晶雪经常这样提醒年轻护士,也是提醒自己。

  长沙跳马镇中心卫生院:

  培训对接大医院

  医生跟班学经验

  不久前的一天,湖南省地矿医院彩超室,来了一名做产后复查的女性。

  在B超科跟班学习的孙炜引导她躺下,用B超仪进行检查。孙炜仔细观察,认为症状与子宫肌瘤有几分相似。可询问张女士,她却说过去从没查出过子宫肌瘤,一个月前还顺产产下了二胎。情况难以确定,孙炜立马请教科室当班医生李睿。李睿把探头一转,再打开彩色多普勒检测。原来,这只是一根看起来像肌瘤的血管。

  “检查要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适当采取辅助措施,多维度准确诊断。”李睿开始了现场教学。孙炜连连点头,随即把这一病例的情况记录下来。

  孙炜是湖南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过去学的是临床医学,今年4月转到卫生院B超科工作。考虑到她基础薄弱,单位为她争取了来大医院跟班学习的机会,让她接受教学培训,积累临床经验。

  “这里就诊的病人多,其中不乏疑难杂症。多学习一天,就能多积累一些宝贵经验。”孙炜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刚开始基本看不懂B超切面,现在已经能诊断出一些常见问题了。”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湖南省地矿医院作为湖南省卫健委直属三级医院,与跳马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升卫生院医护人员技能,加强基层医院诊疗能力。

  “2017年以来,医院累计派出1000多人次,在跳马镇卫生院开展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业务‘练兵’、病例诊疗指导。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也可以随时来我们这里跟班学习。”湖南省地矿医院医务科科长谭回林说。

  “跳马镇离城区较远,患者就近诊疗的需求迫切。来自大医院的专业指导,提升了我们的医疗技术和接诊能力。患者更信任卫生院,我们也更有干劲!”孙炜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6日 13 版)
(责编: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