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法治蓝皮书·中国司法制度发展报告》系列报道
中国司法不断加强人权保障力度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黄玉琦)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京发布了2021年《法治蓝皮书·中国司法制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司法制度法治蓝皮书”)。
司法制度法治蓝皮书指出,2021年,全国司法机关不断强化司法人权保障力度,为新时期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提升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水平。2020年以来,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一是完善正当防卫的认定。中国司法机关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合理保障人权。二是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三是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四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人民法院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近年来,检察机关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全面建立起未成年人保护的“护城河”。2020年12月24日,《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规定了少年法庭的受案范围,强化了未成年人案件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专门化,依法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权益。
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要求,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目前,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已在全国普遍推开。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2368个县(市、区)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北京等16个省(区、市)实现县级行政区域试点工作全覆盖。法律援助案件累计达到59万件。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案件达到48万余件,彰显了司法文明和进步。
进一步细化社区矫正制度。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区矫正法》和《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首先,明确规定了各司法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能,细化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职责分工,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社区矫正执法体系。其次,完善了社区矫正制度,增加了核实居住地、检察监督、社区矫正对象出境管理等条款。最后,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对社区矫正各项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接收入矫、解除矫正、调查评估、监管教育等各工作环节。
完善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制度。完善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制度有利于强化司法人权保障。司法机关从多方面对国家赔偿制度加以完善。首先,中国的国家赔偿金标准不断提高。其次,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范了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责任的适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国家赔偿制度。检察机关则用好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因犯罪侵害等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应救尽救”,防止因案致贫返贫。
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近年来,虚假诉讼高发,干扰削弱了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浪费了司法资源。虚假诉讼危害性大、隐蔽性强,亟待采取措施予以严厉打击,维护司法权威。2021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各司法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分工,为虚假诉讼犯罪线索移送和案件查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程序衔接,司法工作人员、律师等参与虚假诉讼等司法实践工作提供了指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