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星星点灯” 照亮旅客回家路

灯塔上的四人正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检修投光灯塔。(李亚喜 摄)
子夜,随着最后一列抵达昆明的动车入库,热闹了一天的昆明南站终于寂静了下来,进入宝贵的停运休息时间。在距离昆明南站6公里开外的动车停车场,多束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投光灯塔灯光照射下,21名年轻的面孔,带着沉重的设备,有序地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21人平均年龄24.6岁 深夜感受“春城”寒风刺骨
这群年轻人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供电段水电检修车间的电工,平均年龄24.6岁,都是清一色的90后。他们是从1500多名职工中精挑细选出来组成的突击队,主要任务是对沪昆高铁、云桂铁路云南境内10座高铁车站和昆明南枢纽地区的100多组投光灯塔进行检维修,保证正常照明。
由于高铁动车一般是白天开行,晚上停轮保养,所以他们的工作只能安排在凌晨1点至5点左右进行。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开通后,进出云南的客流和车流剧增,为车站提供照明的投光灯塔使用率增高,加之冬季昆明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快,各种照明设备较容易发生故障,突击队员们变得格外繁忙。
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又避免重叠垂直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他们每5人为1个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人到塔顶负责检修保养灯具,检修完灯具从上到下检修;2人从下到上对塔身的主、副角钢连接螺栓进行防松处理;1人在地面上从事辅助工作。
今夜,他们要对4座30米高的投光灯塔灯具进行维修。此刻的“春城”昆明气温骤降,寒风刺骨。尽管如此,每一位青工的额头还是挂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一直往下流,浸透了衣背,冷风一吹,外冷里热,真是“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平均每月换两双鞋 第一次上塔也曾“懦弱”
记者了解到,他们每次爬上塔身,需背负着重2公斤多的工具和材料,穿戴重1公斤多的双爪、爪绳器、工作定位绳等安全防护设施。脚踩在7厘米宽、呈45度角斜边的副角钢上、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检修一座投光灯塔,需要挥动扳手上千次、移动脚步上万次、松卸紧固螺栓2500多颗。
“每一座投光灯塔高30米,从塔底到塔顶有塔梯140多阶。为保证安全,作业人员攀爬时必须手持双爪,交替将安全带固定在爬梯上。从地面到塔顶,一般需要10分钟。体力差的,不要说干活,就是爬上塔顶,也是够呛的。”技术员王家业感触地说。“干这活,其实最费的就是这鞋底了,一个月平均要换两双鞋子。”代冰看着已微微“张口”的鞋子,挪了挪脚,不好意思的在一旁说。
30米的投光灯塔,对于第一次攀爬的人来说,是挑战,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攀爬的那一刻,自豪、激动、担心伴随着害怕,心情五味杂。攀爬时一不小心腿就会抽筋,好不容易爬到顶部,已经用掉了一半的力气,还得接着检修设备,第二天一准的腰酸背痛。遇到身子骨差的,怕是连下床都有困难。
“30米就是10层楼房的高度,你们不害怕吗?” “害怕,第一次爬投光灯塔时,心里很激动也很担心。风一吹,感觉塔身就在晃,脚都是抖的。我就蹬下身,紧紧抓住围栏,不敢看地面,总担心这塔会倒。时间长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听到记者问,代冰红着脸谈了自己“懦弱”的第一次。
代冰告诉记者,“这活总不能让老师傅们来干,这是个很需要体力的活。胆量可以练,体能跟年龄有关,而且必须是没有高血压和恐高症的健壮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也干不了,因为这不仅是体力活,还是精细活呢!”
凌晨4点12分,喘着粗气的代冰在最后一颗连接螺栓上做完标识,他们安全顺利的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些说话都还会脸红的90后们,在高耸的灯塔间爬高上低,来回穿梭,用责任点灯,照亮了旅客回家的路,也点亮了自己的梦想。(张浩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