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投票时间:2018年3月22日--3月29日
最终结果将于4月12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揭晓,敬请期待!
1、案例名称
重庆市政务服务全渝通办的创新探索
2、参评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
3、案例简介
重庆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决策部署。2017年10月,全国首家省级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指挥中心在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上线运行,这标志着重庆市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引领,在全市8.24万平方公里全域构建起了以“全渝通办”为目标的“四级纵向贯通、横向全面联通”政务服务网络和效能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全域一张网,审批一标准,监管一系统”目标,在重庆全域“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4、案例解决行业痛点
重庆市紧紧围绕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6月13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群众看不懂、不了解,谁来监督、谁来追责,形式大于实际作用”等四个问题上积极探索求解,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了“联起来、跑起来、考起来、用起来”的新格局。
(一)在“联”字上下功夫,让“小循环”融入“大平台”。
(二)在“跑”字上求突破,让“群众跑”变为“数据跑”。
(三)在“考”字上立铁规,让“宽松软”变成“严紧硬”。
(四)在“用”字上见实效,让“内容实”替代“形式虚”。
5、案例应用范围
推动全市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38个区县、2个开发区、53个市级部门,联通全市1000多个乡镇、10000余个村居。截至2017年底,入驻政务服务平台的全市各级政府机构共4772个,从事审批服务工作的后台工作人员超过3.2万人,办件量已超过1100万件。促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异地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基本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网申请、一网告知、一网受理、一网办理、一网查询、一网监管“六个一”的统一,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
6、案例应用场景
场景一:居民家里网上申报
创业者在家里登陆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填写相关注册信息并上传所需材料,系统随即自动生成格式化文书,创业者再进行网上身份认证并电子签名后,由网审平台审核。审核通过后,网上在出具纸质营业执照的同时,还并行发放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电子营业执照,同时向创业者发出告知短信。
场景二: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就近办理
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全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循着“清权-核权-配权-减权-晒权”的权力约束线路图,通过发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事项登记表4张清单,大刀阔斧地将9300多项市级行政权力精简为3500多项,减少三分之二;分12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0%以上,更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就近办事、就地办事。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公共服务中心网审平台覆盖率超过96%。全市11080个村、社区当中,已有11072个设置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接入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村”的效果。
场景三:跨行业协同办理
重庆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宛若一个巨大的车间,指挥调度中心是居于高处的生产调度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是一条庞大的生产线,而每一个工位,则是延伸至每个市级部门和区县的一个个行政审批岗位。
场景四:跨区域异地办理
不垫钱、不跑腿,异地就医刷卡报销,这就是改革的积极效果。市政府办公厅在深入调研、多方问计的前提下,不仅在市内构建起以“全渝通办”为目标的“四级纵向贯通、横向全面联通”政务服务网络,也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积极探索推进国家部委系统数据融入,并于2017年首批接入了全国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让群众在更广范围内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7、案例核心优势
(1)全国各省市均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重庆不仅率先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指挥中心,且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领先。“全渝通办”利用重庆的简称“渝”,谐音为“全域通办”,即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优势,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总体要求,构建起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已汇聚54个市级部门(单位)的数据资源,其中39个实现实时在线接入,总计共享资源1107类,实时共享资源703类。
(2)重庆网上行政审批改革“联”字当头,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体制优势,以“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分级监管、统一考核”为总体架构,陆续关停或整合了区县和市级部门独立建设的审批系统,把原来封闭运行的审批“小流程”整合重构、深度融合为“五跨”的审批“大平台”,实现了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纵向贯通、横向全面联通”。
(3)绝大多数行政审批事项涉及区县以以下层级群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对于群山绵延的重庆来说,“全渝通办”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网络通达、数据欢跑的背后,行政审批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大大缩短城乡地理空间上的距离,从而把曾经的“行政末梢”变成“开放前沿”,弥补了大农村大山区难办事的短板,将更好地激发基层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4)重庆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指挥中心效能监察系统引入“全生命周期健康体检”理念,建立“日扫描、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制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对审批事项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在线跟踪监管,有效防止监管衰减。效能监察系统跨越地理空间和行政层级限制,迅速定位政务服务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找准问题的“病灶”“病理”“病因”,并为问责追责精准开出“处方”,成为全市网上行政审批的“体检中心”。
8、案例实施成果
(一)政务数据资源整合
全市已有54个市级部门(单位)数据接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其中39个部门通过数据库或数据接口方式实现在线接入,总计共享资源1108类,实时共享资源704类。市级部门和区县通过共享交换平台累计进行数据服务调用超过2000万次,调用数据超过2.6亿条。
(二)精简审批事项
9300多项市级行政权力精简为3500多项,减少三分之二;分12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0%以上。取消、停征或调整14项市定行政事业收费,将市定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从23项压减至10项。在前期已将村(社区)办理群众涉证事项精简至30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规范,将村(社区)办理群众涉证事项压缩到10项。
(三)压缩审批时间
经过多轮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调整,目前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共411项,其中33项“一次不用跑”,168项“只用跑一次”。大部分审批事项办理环节大幅减少,单项审批时限最高压缩了70%,办理时间普遍减少1/3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9、案例社会价值及影响力
促进重庆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五个积极转变:
一是变“各自为政”为“统筹推进”。采取网络、数据、业务集约化建设方式,高效建成全市一体化的网审平台。
二是变“线下运转”为“线上运行”。全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除涉密和涉及公共安全的事项外)实现统一平台办理。
三是变“分头审批”为“协同办理”。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互认机制,为跨部门会商审批、结果互认提供平台支撑。
四是变“灰色地带”为“阳光透明”。实施全过程效能监管,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运转,各环节办理时限全部固化,收费内容一一列明。
五是变“模糊管理”为“精准管理”。在共享平台的高效聚合、联通基础上,切入更深层数据结构,对综合数据背后的单元信息进行运算,针对海量信息流,将模糊、分散、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清洗、聚合、钻取,形成时空关联度高、可视化辩识应用的颗粒度信息,重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轨迹,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准打击和为群众办事的精准服务。
10、案例未来规划
(一)发布三大指数
重庆将拥有大数据资源集聚优势的政务服务平台当作一座金矿,率先研究推出了政务服务效能指数、企业发展活力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赋予平台更强大的功能、更深远的意义。
(二)打造展示平台
将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监察指挥中心打造成为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枢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先进科技应用展示的窗口、政务服务培训的基地。
(三)拓展政务服务领域
拓展丰富公共服务范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事项梳理规范工作,已率先发布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7项,市、区县两级网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及标准化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力争2018年9月底前,实现所有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上线运行。
(四)加强数据综合分析运用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支撑技术体系,推进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便利化、个性化、智能化、安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