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投票时间:2018年3月22日--3月29日

最终结果将于4月12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揭晓,敬请期待!

人民网>>社会>>“互联网+”优秀案例征集>>网络投票

深圳公安民生警务深微平台

深圳市公安局  2018年03月28日10:04

1、案例名称

深圳公安民生警务深微平台

2、参评单位

深圳市公安局

3、案例简介

深圳公安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以“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为目标,通过数据精准融合推动民生警务改革,打造一站式民生警务深微平台,从“一网”、“一窗”、“一机”、“一号”和现场直通车服务五个方面出发,整合公安内部118项民生服务事项,依托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实现公安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便利、改革的红利。平台已被选为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报送国务院常务会。

4、案例解决行业痛点

1、身份认证:突破传统线下窗口认证模式,利用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实现个人和企业的线上实时认证;

2、费用缴纳:打通微信市非税支付,实现线上缴费功能,避免线下往返缴费点和排队时间长等问题;

3、办理流程:扭转市民传统线下窗口办事提交材料多、往返次数多、等待时间长等局面,实现一站式办理,省时省力,大大提高群众满意度;

4、信息共享:打破原来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相互孤立的局面,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个人信息的重复录入和材料的重复提交;

5、客户服务:利用先进的智能客服系统,解决人工客服业务繁忙、客服压力大、群众体验差等问题,实现7*24小时机器智能回答。

5、案例应用范围

平台提供了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两种互联网访问方式,整合上线了全局118项业务,并配套推出全国首个“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平台”,简称“一体机”,整合了人口、出入境、交警等多警种单一的业务办理终端设备功能。

6、案例应用场景

一是在个人业务办理上,目前平台已上线78项业务事项,包括户籍迁入、出生登记、定居入户、户籍证件办理等48项户政业务,港澳、赴台个人游签注续签、进度查询、业务预约办理等19项出入境业务,违章查询、驾驶证年审、车辆年检等10项交警业务,以及无犯罪记录证明1项刑警业务。

二是在法人业务办理上,平台整合了40项业务事项,包括开办经营性停车场、工程建设占道审批等13项交警业务,娱乐场所报备、开锁业报备、旅馆/典当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等20项治安业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1项网警业务,资格证变更等2项技防业务,以及4项禁毒业务。

7、案例核心优势

1、统一认证。以公安人口库资源为基础,结合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标准化的实名认证体系,提供标准的用户认证、授权接入标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认证、无缝切换、多点服务。

2、统一网上办事入口。通过单点登录办理各警种的服务事项,方便市民一站式进行网上申办和查看办事进度。

3、统一支付管理。提供网上缴费服务,通过微信、网上银行等多种网上支付方式办理所有支付缴费业务。

4、统一电子证照。建设全局各业务警种共享的电子证照资源库,避免群众重复提交办事资料、证明和证件。

5、统一智能客服。对各警种业务上常规性、重复性的问题进行归类,形成有针对性的知识库,便于快速回复交流。

6、统一申办受理系统。建立统一的线上申办受理系统,供各警种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使用,实现 “无纸化”流转。

7、统一数据共享平台。 实现局内部门间的业务数据共享以及与省厅、市政府等外部单位的数据交换。

8、统一民生数据平台。汇聚各警种采集及群众办事各环节的民生数据库,进一步减少群众提交材料。

9、统一工作标准。全面梳理全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统一规范事项名称、大小项划分等,编制格式标准化办事指南、业务手册。

10、统一个人和企业专属网页。对注册用户建立个人或企业专属的深圳公安网页。用户可在专属网页体验公安民生服务事项。

8、案例实施成果

(一)窗口服务实现量倍增、人倍减。

民生警务深微平台上线后,可以实现对全局15个独立门户网站、8个微信公众号、120个办事窗口的整合,降低了多网站、多平台、多窗口带来的警力消耗,大幅节约了警力资源。

如:出入境办证业务,办证量由2011年1至11月的130万张,上升至2017年1至11月的690万张,办理量上涨53%,而全市出入境办证民警则由2011年最高峰时的430人,减少至目前的320人,警力资源下降26%。再如:市民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以前申请、领证需到场两次,而平台上线后,经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刷脸,与后台数据库比对后即可出结果,证明开好后,通过EMS邮寄给申办人,市民可足不出户全流程网办。目前年均办理量约9万宗,仅此一项业务,每年可节省市民办事成本900万元,节省警力40人。

(二)市民办事实现成本降、满意升。

市民满意度提升:民生警务平台将60%的窗口业务迁移到网上,同时所有业务又与邮政快递做好对接,市民办事可以实现家门口可办,甚至足不出户办,大幅降低了办事成本,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广东省公安厅委托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深圳市民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排名全省双项第一。

市民办事成本降低:在户政业务方面,以前省内随迁入户,申办人最少要在申请、拿准迁证、落户3个环节3次到窗口办理,而平台上线后申请人只需一次到窗口,即可办完所有业务,而且对于老人申请随迁入户,在国外的子女也无需再专门回国办理。目前,该类业务年均申请量约22万宗,按市民跑动次数均减少1次计算,每年可节省市民办事成本1100万元(按一次跑动成本50元计算,下同)。如此推算,整个平台上线后市民在减少跑动次数方面,每年可节省约427.6万小时的办事时间(按一次到场用时2小时计算,下同),相当于少跑213.8万趟,这还不包括因流程简化而减少的市民等待时间;在节省成本方面,每年可节省超过1亿元。

(三)服务模式实现智能答、主动办。

引入AI技术,借助微信、大数据分析等,可以通过语音、文字输入等方式,实现人机互动,读懂民生,预知预测市民需求,提供主动服务,把服务做到市民心坎里。

一是智能服务方面。目前,全局分散在各警种的人工客服数约100人,智能客服上线后,90%的咨询都可以通过智能客服解决,直接节省警力约90人。同时,将每日110接听的约5000条咨询类警情分流智能客服解答,可直接节约警力60人。共计节约150名警力。

二是主动服务方面。推出证件到期提醒及主动办结邮寄服务,近三年全市驾驶证过期注销人数约有11000人,按每人再次考证成本约8000元计算,可节约市民成本8800万元。在其他领域推广后,估计每年可节省市民近1亿元的办事成本。

(四)办理过程实现全公开、全监管。

民生警务深微平台精确细化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65个,量化模糊条款600多条,清除兜底条款310多条,规范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边界,实现了公安事项受理和审批分离,确保公安审批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理结果公开透明,构建了全流程的执法闭环链条,减少了传统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加强了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公安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打造廉洁政府。

9、案例社会价值及影响力

(一)平台被列为广东省信息化应用两个典型案例之一报送国家发改委

2017年11月17日,深圳公安参加了国家国资委信息中心王绪君主任带队、中国工程院吴曼青院士为组长的专家调研组到广东省政府开展的重点领域数据共享应用调研座谈会。专家组一致通过将深圳公安民生警务工作列为广东省信息化应用两个典型案例之一报送国家发改委。

(二)2017年12月,平台荣获第五届南都街坊口碑榜十大金奖。

(三)《人民公安报》、《法制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腾讯大粤网等大量媒体报道。

1、深圳特区报(2017年3月11日):民生警务+微信有奖举报平台上线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7-03/11/content_3742580.htm

2、深圳特区报(2017年5月11日):深圳公安民生警务平台再升级——市民可网上“刷脸”申办三大户籍随迁业务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7-05/11/content_3790750.htm

3、法制日报(2017年8月11日):深圳“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平台”上线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70811/Articel01009GN.htm

4、深圳商报(2017年8月18日):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圳公安全力推进民生警务改革

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1708/18/colA55.html

5、深圳商报(2017年08月22日):出入境业务接入“民生警务”——市公安局出入境业务办理网址正式调整,新系统昨启用运行平稳

http://szsb.sznews.com/PC/content/201708/22/c151720.html

6、人民公安报(2017年9月7日):广东首个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深圳公安全力推进民生警务改革

http://epaper.cpd.com.cn/szb.html?t=szb&d=20171103&p=t

7、深圳特区报(2017年10月31日):深圳公安凝心聚力践行“深圳担当”

http://sztqb.sznews.com/MB/layout/201710/31/colA09.html

8、腾讯大粤网(2017年11月13日):深圳公安民生警务48项户政业务全面上线

http://gd.qq.com/a/20171113/010113.htm

9、深圳特区报(2017年11月26):深圳公安民生警务平台注册用户突破百万 2项法人业务可网上办理

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1711/27/c238539.html

10、深圳特区报(2017年11月27日):市公安局打造民意警务的“深圳样本”

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1711/27/colA16.html

10、案例未来规划

1、基础功能云化。将个人和企业的出生、注册、教育、医疗、婚姻、社保、征信、出入境、违法犯罪记录、死亡等数据汇集起来,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云中心。

2、推行电子身份证。在市级范围内,实现身份证电子化,放入微信卡包,市民可利用电子身份证进行酒店入住、证件办理、违章处罚、网吧上网等业务。

3、建立网上警务室。将全市各分局、派出所、警务室地址、电话、照片、辖区简介等搬到网上,内容包括警务室基本介绍、值班民警、治安动态、警务工作动态、权威信息发布、各类隐患举报等。

4、建立内外信息交互的云上派出所。建立内外部及时消息平台和内外互通的信息交互平台,打通微信端与警务云终端的数据交互,构建市民与民警的信息沟通渠道。

5、建立警民互动体系。根据业务拓展和普法宣传需要,通过视频直播方式,促进警民关系。市民还可通过举报、优先使用网办业务等参与方式获取积分,积分侧重精神奖励,也可兑换实物。

6、建立统一的服务热线。整合全局涉及民生领域的对外服务咨询热线电话,作为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的一个分支,一号接受市民的咨询、查询、投诉、预约以及部分业务的办理等服务,使群众不再记忆不同业务的多个服务电话。对接市政府12345的热线系统,实现在公安网分流、处置及反馈以及非警务警情的分流、处置及反馈。

入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