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投票时间:2018年3月22日--3月29日

最终结果将于4月12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揭晓,敬请期待!

人民网>>社会>>“互联网+”优秀案例征集>>网络投票

西南积微物联CⅢ平台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03月28日16:24

1、案例名称

西南积微物联CⅢ平台

2、参评单位

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案例简介

积微物联以“平台、服务、跨界、产融、生态”为发展理念,以达海产业园和积微线上族群两大平台为载体,着力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互联网+产业整合改造传统产业,以极致的O2O模式构建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主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在线交易、支付结算、智能仓储、智慧物流、高端加工、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资讯技术、商务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4、案例解决行业痛点

全球经济环境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演变的历史转折点,很多的变化是根本性、长期性的,需要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全新的思考。

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流通环节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诚信信用体系缺失等痛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工具发展平台经济,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四流合一”,将钢铁产业链条上的信息咨询、交易结算、钢材加工、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仓储物流等进行深度整合,促进资源聚合后创新盈利模式,打造产业链生态圈,正在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有效手段。

正是在此背景下,由成都投资打造的积微物联 CⅢ平台应运而生。积微物联CⅢ平台是落实“互联网+”国家战略以及鞍钢集团和攀钢的发展战略,是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将攀钢各单位所从事的单体、线下的经济活动往平台经济发展的纽带。

5、案例应用范围

积微物联CⅢ供应链平台旨在通过线上电商交易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和线下实体仓储物流综合体的建设,通过资 源整合和创新流通组织方式,配合供应链中各实体的业务需求,打造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钢铁供应链共享生态圈。为用户提供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基地到终端用户、从线上交易到线下体验、从选购资源到配套服务、从钢材到钒钛、化工的一站式用户体验。实现钢铁行业的整体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整体利益最大化,以及管理成本最小化。同时实现市场需求与生产基地的无缝对接,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形成设计、供应、制造、仓储、物流、配送服务等环节的并行组织,达到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间的网络协同制造。

6、案例应用场景

积微物联构建的CⅢ供应链平台顺应了钢铁行业的发展规律,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以及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网络协同,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定制化销售服务,有力地助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以前,钢厂将产品卖给经销商或直供用户,即完成销售。投入区域市场后的产品都由中间环节送到终端客户,提供的也是碎片化的服务。现在,只需登陆积微物联,通过CⅢ平台上的各点(视频看货,在线下单,仓储,加工,JIT配送,供应链金融,积微大数据),便可形成销售端产业链闭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门对门、点对点、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积微物联CⅢ平台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助推传统批发销售向综合销售模式升级,与客户形成共同体,深度黏合客户,逐步演变成终端企业的原料准备车间、半成品加工车间、供应链管理部门和原料分拨中心等,增强客户对钢厂产品的依赖性,深入服务客户,支撑销售。

以积微物联重要客户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积微物联已经成为长虹上游产品重要的供应商和综合服务商,为攀钢销往长虹的板材原料提供仓储、加工、配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将配送应急保证条件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到目前的5小时,每年可为长虹降低直接物流费用上百万元,为长虹公司保产保供,降低上游供应综合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7、案例核心优势

(1)创新企业发展模式,通过在线下打造西南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园,解决钢铁行业中间环节,促进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积极推动制造业从制造到服务转型。同时,钢铁行业流通领域也存在大量的中间环节,如贸易、物流、加工、配送等,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和潜在价值,为互联网条件下企业的转型和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2013年,在钢铁“寒冬”的袭击下,由攀钢人自己规划、自己建设、自己运营的集团非钢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达海产业园,正式落地青白江。作为攀钢的首个非钢物流项目,围绕打造“西部最佳、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产业园区目标,达海产业园集成了钢材及其他非钢物资的智能仓储、钢材加工、物资配送、融资服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等功能,其运营发展模式顺应了企业由制造到服务、由钢材到非钢的转型升级需要,跨出了积微物联CⅢ平台战略的第一步。

达海产业园于2013年11月12日启动第一步工程建设,2014年4月1日就投入试运营,从开工到其基本建成,一期建设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令同行称道的“达海速度”。并在当年实现经营利润118万元,取得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优异业绩。同时,以领先的数码仓储系统、高精度的剪切加工能力、强大的物资接卸能力、达海式的极致服务等形成了独特的达海品牌。

快速黏合客户,形成达海品牌,成就了西南仓储规模最大、仓储流通能力最强、加工线最多、加工品质最高、智能装备最先进、人员最专业的综合性物流园。目前,达海拥有19条铁路专用线,厂房面积60万平方米,仓储吞吐能力2000万吨,钢材加工线50条,加工能力300万吨,钢材加工能力实现从低端的民用市场到高端的汽车面板及家电用户全覆盖。并成功引进万控集团、长虹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其全国性的产品原料集散分拨中心。

同时,通过成都区域达海产业园项目建设和运营,形成达海模式和品牌,再以自建、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推进达海物流模式向昆明、重庆、贵阳、柳州、西安等区域输出,整合西南和西部区域物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实现在区域内的实体物流网状布局,并成功跨界拓展了木材、建材、钒钛等多个领域,为积微物联CⅢ平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线下基础。

(2)创新资源整合模式,通过在线上构建西南最大的钢铁电商平台,借力开放、绿色、环保的网络平台经济,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钢铁等大宗生产资料电商区域化发展规律,依托达海产业园的实体物流基础,积微物联网于2015年7月1日上线,是由攀钢集团注资,多方股权资本打造的第三方平台。

积微电商定位为打造以积微钢铁、积微运网、积微钛网、积微钒网、积微云采、积微循环、积微指数等N网融合发展、以供应链金融为增值助力的综合电商平台,打造西部最大的钢铁电商平台、物流运输平台和国际知名的钒钛跨境电商平台。

作为第三方平台,积微电商面向上游生产型企业帮助降低销售成本,面向下游用户企业寻找和购买资源,有效地串联起上下游企业,整合优质资源,优化中间环节,解决过剩产能。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钢铁企业的未来不再是单纯地销售生产的产品,而是通过下游的消费驱动组织生产,帮助企业转变生产模式。

2015年7月,积微钢铁子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拥有现货挂牌、竞价、定向、竞拍、智能议价、在线赎货、期货交易等多样化的在线交易模式,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拥有大数据库,可为客户优化选材。同时,全面集成制造基地系统、云仓、云加工、运网以及供应链金融,为客户提供钢铁销售后端一体化服务。

2015年9月,为客户提供物流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的积微运网上线运行,以“滴滴打车”的抢单、竞价模式,构建新型钢铁货运物流配送系统,提供运输信息发布、物流跟踪、竞价抢单、调度管理、在线接单、结算等服务,是国家首批 “无车承运试点企业”。

2015年11月,积微钛网上线运行,2016年3月,积微钒网上线运行,主要依托攀西地区的优势钒钛资源,以及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优势地理位置,致力于建立以国内为主体的全球化钒钛产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国内第一、国际知名的钒钛跨境电商平台。

2017年3月,积微循环上线,是西南最专业的闲废资源处置平台,通过线上竞拍、竞价和定向销售等手段,帮助企业提高闲废资源的处置效率,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增值。未来,积微电商还将陆续建设家具建材、木材模板、化工原料、冷链等非钢材品类物资的线上资源整合平台,实现积微物联CⅢ生态圈线上平台的完整布局。

(3)创新商业盈利模式,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双驱动”增长模式,助力积微物联CⅢ平台战略地位的提升。

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紧密联动,积微物联CⅢ平台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建立了金融协同系统,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等,为优质的平台客户提供物联网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委托代订货、存货质押保理、三方回购等金融服务,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紧密衔接,保障资金、信息流转安全。未来,还将陆续发展P2P金融、融资租赁、IPO业务、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和其他非银融资等业务,以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已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成都商业银行等积极开展合作,获得上亿元的授信额度。其中,通过与平安银行签订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在西南地区的首家物联网金融合作伙伴。

(4)创新人才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专业化的运营团队,筑就积微物联CⅢ平台战略成功的坚强后盾。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积微物联CⅢ平台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平台成功的重要砝码。为保持平台的活力和独特性,攀钢在集团内部充分调集各方最优秀的专业人才资源,将其汇聚到平台上,并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打破传统的国企用工机制,采用市场化原则,从外引进高精尖的技术人才。通过不断的发展,公司从零出发,向上围绕高精尖的目标,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拥有自己的高级管理人才、IT技术开发人才和专业营销人才等复合型人才;向下围绕贴近市场服务客户,打造了一支敢于打硬仗的专业运营团队,拥有自己的一线服务人员和地推人员等。

8、案例实施成果

积微物联CⅢ平台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营收入从2014年9000多万元,到2015年7.2亿元,再到2016年36.8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实现收入97亿元,预计十三五末,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积微电商平台钢铁年交易量2100万吨,交易额720亿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保持持续高效盈利的钢铁电商平台。达海产业园拥有仓储吞吐能力2000万吨,加工能力300万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融合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飞速发展,2016全年资金运转量接近30亿元。

9、案例社会价值及影响力

积微物联CⅢ平台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型平台经济模式,为用户提供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基地到终端用户、从线上交易到线下体验、从选购资源到配套服务、从钢材到钒钛、冷链、化工的一站式用户体验。平台面向的也不仅仅是攀钢的用户,而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的、共享的、共赢的平台。用户的体验在平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纷纷加入平台来表达认可。目前,积微物联CⅢ平台已有120多家用户在积微电商开设专卖场,与20多家钢企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积微物联CⅢ平台提升和丰富了钢铁传统营销模式,通过整合攀钢内部及西部销售终端、物流、仓储、加工配送等资源,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定制化销售服务,支撑攀钢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依据市场情况,在符合监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反哺钢铁主业。

积微物联CⅢ平台的发展模式与青白江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不谋而合,是青白江区打造智慧产业城的重要一环,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样板,是四川省两化融合的创新示范企业,获得多项荣誉和资金支持。先后荣获“成都市创新型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西南(成都)物流创新中心”、“四川省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四川省重点物流项目”、“四川省经信委两化融合创新典型”、“四川省2017年度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示范项目”、“四川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17年成都企业100强”、“2017年四川企业100强”、“成都市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成都市规模型平台企业”、“2017全国大宗商品电商百强企业”、“2016年中国钢铁电商十大具有发展力企业”等荣誉称号或项目支持,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10、案例未来规划

(1)达海产业园

完善、提升、固化达海模式,将钢铁业态做到极致,打造专业化的物流园综合体,服务于销售。做大仓储规模,将达海品牌在云南复制和推广,通过自建、并购、加盟等多种方式在西南地区布局物流园综合体。启动重庆达海项目选址和项目论证,形成推进方案;适时推动柳州、贵阳、西安等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产业园综合体布局。到2020年,争取实现达海线下模式沿蓉欧加铁路、昆明泛亚铁路布局海外沿线国家。

① 成都区域

——整合区域加工能力,建立西南区域板卷加工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的加工能力;

——拓展汽车板市场,加大拓展力度;

——推进与大连TAGAL、重庆高强等知名企业进行合作;

——加强攀钢高强钢等产品推广工作;

——整合区域加工线,成为钢材集散展示中心,引入木材等其他交易品种,发展成西南区域知名大宗物资集散中心;

——园区内的铁路编组线,开展公铁水联运。

② 昆明区域

昆明项目预计2017年12月投入试运营,并积极进行云南市场拓展除仓储以外的供应链、配送等业务。使昆明达海成为云南及东南亚的钢材集散和分拨中心,使昆明达海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③ 其他区域

以项目合作、共同开发等多种模式,量身定做式的思路引进深加工终端客户和新客户,打造“临港经济、智能制造”生态圈。

做大做强产业园综合体,以成都达海为核心发展临港经济,谋划重庆达海筹备工作,做精成都零部件汽车钢业务,做精攀中伊红汽车钢业务。

(2)物流配送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成供销两端物流业务的整合。目前已完成集团公司内部销售端物流业务整合和供应端物流业务整合,完成了仓库、水运等业务整合,实现了公、铁、水多式联运。

以积微运网为内核,以获批无车承运试点企业为契机,成为区域无车承运物流标杆企业。拓展“积微快运”业务,打造“积微运网”品牌效应。全力开发外部货源,重点围绕与攀钢有关的客户,开发零星客户。引导承运商、驾驶员注册使用积微运网,不断增加承运商、驾驶员和车辆数。努力推广积微运网,利用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的契机,打造无车承运人优秀品牌,成为区域无车承运标杆,提高积微运网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健全“积微运网”平台,构建积微的水运和铁路运网。依托攀钢各条专用线和达海等自有仓储装卸,开拓货源,开展铁路货物发运服务。与铁路部门的合作,结合铁路货物到达后存在的公路短运,进入“铁路货场-用户目的地”短运市场。与铁路部门开展信息合作,争取能对接上“95306”货运网上的“货物运输追踪”接口,实现铁路运输追踪相对自动化,又为今后社会化铁路运输服务提供支撑。依托攀钢现有水运承运商,纳入运网,展示水运承运商可开展的业务,进行货源的开拓(前期将攀钢业务纳入)。针对内陆地区,尽量结合“公路-水运”、“铁路-水运”的联合运输模式。

下一步将在成都、昆明、重庆、贵阳、攀西等重点城市的物流市场布点,建立以中心城市为节点辐射次级城市的运输网络体系。

(3)积微云采

2017年年初云采平台完成开发并上线,上线后正有针对性的进行改版升级,完善平台功能,在2017年底实现积微云采2.0的上线,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打通与积微运营等平台的接口,实现云采、云商、云仓、运网、运营系统之间数据的无缝传输。通过积微云采与积微云仓、积微运网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对采购商的JIT配送服务。云采下达配送指令,云仓实现仓储就近分配,运网负责完成最后配送的过程,实现采购商的零库存和JIT配送服务,以及降低供应商的仓储和配送费用,减少供应商的仓储布点需求。

关注智慧制造和云端服务,以强大的数据和技术力量支撑积微智慧产业园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云加工与云仓储系统的建设,不断整合内部及社会资源,提升公司信息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初期平台收取买卖双方的平台服务费(会员费)、广告费、仓储费、配送费;后期平台收取金融服务费、资金利息、保证金利息、JIT配送费、代销代采服务费等,实现帮助供应商拓展销售渠道,帮助采购商降低采购成本。

(4)积微循环

针对闲废资源、共享资源、循环再生利用资源的处置,提供从分级利用、定向地推、在线交易、大数据分析和运用的一站式平台。积微循环平台2017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上线以来帮助用户处置循环资源累计成交额1.8亿元。运营人员通过地推、在线广告、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周边企业开展废旧物资销售合作,以及逐步与青白江等政府开展合作,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专业的、一体的废旧物资处置服务,逐步从成都向全国推广。

初期平台盈利模式采取收取卖家服务费、买家仓储费和配送费、保证金利息为依托,获得平台持续经营的资金;后期平台将视活跃度的情况,逐步收取会员费、广告费、与循环物资处置公司合作产生的收益分成,并提供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

(5)电商平台开发

①积微物联电商平台一体化建设及跨界

完成积微钢铁、积微钛网、积微钒网、积微运网、积微云仓、积微云加工、积微支付、积微运营的一体化整合和优化完善及迭代;完成积微循环、积微木材平台建设;完成积微生活平台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

②积微大数据

完成积微指数的升级完善及板材类产品价格指数、库存指数、市场景气指数的初步运营,根据情况逐步实现钒指数、钛指数、运输指数、加工指数的开发及运营;完成大数据技术开发平台搭建;完成电商平台的客户行为分析、企业画像。

③积微物联网

完成积微网络平台的运维及改造工作;完成积微物联网基础平台建设;完成仓储物联网产品封装及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一卡通、PDA、RFID、视频等基础物联网试点应用;实施无人仓储、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

④积微跨境电商平台

完成基于询价、报价的交易及物流平台建设;实现与销售系统钒、钛出口业务的无缝对接;实现钒、钛出口业务上线运营。

现已将企业注册地变更到青白江自贸区试验区内,为发展跨境贸易,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参与自贸区改革创新实践做好准备。同时,积极推广积微CIII平台模式,未来将积极探索开展线下蓉欧+沿线国家的跨境大宗商品贸易。

⑤积微开发平台

完成JPlat开发平台升级完善;完成APP端开发平台建设;完成ESB服务平台开发;完成积微云平台升级完善。

(6)人才和队伍建设

创新管理,建设过硬的专业化团队。充分放权,采取业务总监负责制和项目经理制。有效评估,目标督导加协同工作任务表+工作周报。结果导向,严厉的绩效考核和逗硬的末位淘汰机制。

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及实施路径,设计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组织架构和主要职能,改善人才使用效率,(人才效率: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技能/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于正确的岗位,以正确的动机,并正确的成本,创造符合企业战略所需的价值),通过提供HR服务以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创建高绩效文化企业奠定基础。

以岗位体系建设和专业能力模型建设为切入点,建设适合公司发展的岗位体系和能力的对应关系,进而明确各岗位序列各层级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构建能力导向的岗位管理体系,为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路奠定基础,也为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如绩效,薪酬,培训等)提供指导。并通过建立符合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激励策略,从绩效机制入手,通过对不同层级人员设计并应用创新的激励方式,将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进行有效的、长效的挂钩,更大限度地调动和推动运功对公司的贡献度。

同时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借助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并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能够专注于引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方向并具执行力。

入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