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直击
5岁男童身亡、半岁女婴服药抗癫痫 高空抛物伤人何时休?
六个月,通常是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年纪,贝贝(化名)却被迫服用起抗癫痫药物。来到人世短短数月就经历了生死考验,而未来等待她的还有很多的不确定。
这一切源于一瓶高空坠落的洗发水。
8天时间2根滞留针24小时进药
5月11日晚上7点多,妈妈林女士抱着贝贝外出散步。经过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望海汇景苑小区时,3瓶洗发水从楼上掉下来,其中一瓶砸中贝贝的头部。
“砸中孩子的是一瓶1000ml的洗发水,估计里面有大半瓶的量,”贝贝的爸爸高先生对记者说,“孩子头上瞬间就起了个大包,脸色发白,嘴巴发青,一张一合,却哭不出来,大约隔了十几秒才哭出几声,然后就昏了过去。”
林女士在附近美甲店店主的帮助下拨打了120。救护车先把贝贝送到了南山区人民医院,因无法救治又送到深圳市儿童医院。
医院出具的CT检查报告单诊断意见显示,贝贝双顶骨、枕骨骨折伴双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顶部头皮血肿。
贝贝的CT检查报告单。受访者提供
“医生说孩子可能会有脑积水,要动手术,以后可能会偏瘫,发育不正常,智力迟钝、痴呆,甚至有可能抢救不过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我们家族这一代第一个孩子。”高先生说。
诊断结果令在外地出差的高先生心急如焚。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开往最近机场的高铁停驶。晚上12点,他乘坐包车前往机场,搭乘第二天早上7点的飞机飞回深圳,11点赶到病房。
贝贝正在熟睡中,身上只简单盖了两床小被子,脸色和嘴唇依旧苍白,头部变了形,“那一刻,我的脑子是空白的。”高先生说。
就在几个小时前,贝贝刚大哭了一场。入院的前几天,每天早晨五六点钟,贝贝会突然大哭,每次都要持续20多分钟。
贝贝抢救了过来,卸下了家人心头的巨石。然而,由于病情变化,贝贝又经历了两次危险时刻,其中一次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5月14日,贝贝突然开始抽搐,被送进重点监护病房,插上了呼吸机,镇定剂、止血剂等同时使用,全身四五处都插着管子。
收到病危通知书,家人和亲友无法抑制悲痛,哭声在病房中弥漫。高先生不想让他们看到自己掉眼泪,独自跑到阳台上哭泣,“我老婆整个下午都无法平复,过一会儿就跑到卫生间蹲下来大哭一场。那两天是我们最伤心的时候。”
度过这次危机后,贝贝又出现了脑积水,家人的心再次揪起来。“医生说脑积水比脑出血更严重,如果无法吸收的话要做手术,而手术的创伤性很大,术后可能会有后遗症。即使做了手术,也不一定能治好。”高先生说。
在重点监护病房的八天时间里,医护人员差不多每个小时观察一次贝贝的病情。甘露醇、止血剂、镇定剂以及补钾、补糖、补水的药物,通过贝贝身上的两根滞留针24小时不间断地输入体内。
贝贝在重点监护病房接受治疗。受访者提供
“抗颅内高压的甘露醇打在身上很痛,一般成年人可能都承受不了,而她一开始却要打很多,每次都哭得很伤心,”高先生说,“由于甘露醇对血管损伤较大,隔几天需要换个地方重新扎针。”
5月28日,检查结果显示贝贝的脑积水减少了,家人的心情也舒展了一些。
然而,转入普通病房的贝贝又出现了肌阵挛性癫痫症状,双臂无法支撑,头就像开采石油的磕头机一样,不停地上下摆动。“医生也不清楚什么原因引起的,建议把抗癫痫的药物加到2.5倍。”高先生说。
一周后,贝贝的肌阵挛症状减轻,达到了出院条件。6月3日,高先生为贝贝办理了出院手续,“孩子现在的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在家进行康复治疗,但一两岁前仍有癫痫病发的风险,目前需要一周复查一次,至少半年都要服用抗癫痫药物。”
高空抛物为何频发?
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频繁见诸报道。就在贝贝被砸伤的当月,一名5岁男童被一块瓷砖砸中头部死亡,一名女士被一袋生活垃圾砸致软组织挫伤,一名男士的手指被大理石砸骨折……
高空抛物、坠物致死事件屡见不鲜。
2014年,河南许昌,孙某被高空坠落的彩钢瓦砸中死亡。
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刘某被高空坠落的混凝土块砸中死亡。
2016年,四川遂宁,一名女婴被高空坠落的健身铁球砸中死亡。
2017年,广东深圳,一名男子被高空坠落的石头砸中死亡。
2018年,江苏盐城,一名女子被高空坠落的水泥块砸中死亡。
2019年,贵州贵阳,一名女子被高空坠落的灭火器砸中死亡。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输入高空抛物、坠物检索发现,2013年至2019年,相关案件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高空抛物、坠物案件均超400件。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法院共审结各类涉高空抛物、坠物案件61件,其中刑事案件6件,民事案件53件,行政案件2件。
为什么频繁发生高空抛物、坠物事件?
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蔡爱萍认为,缺乏规则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以及偶发性事件如家庭、邻里矛盾引发的抛物举动导致了此类现象频发,“不管是走在路上,还是在楼上,随处乱扔东西目前还有一定的普遍性。”
此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文表示,由于某些高空抛物难以查清实际行为人,使得一些不负责任抛掷物品的人产生侥幸心理,进而再次实施此类行为。
记者分别以高空抛物、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高空坠物、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2017年至2019年相关案件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均达20多起。
2017年,天津的张女士骑电动车经过一栋居民楼时被高空抛下的大理石块砸中,造成颅脑损伤十级伤残。由于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法院判定由该栋楼的多名可能加害人给予补偿。
而有些案件虽已确定侵权责任人,却无法区分具体责任。
2015年,河南的王某被高空抛下的啤酒瓶砸致八级伤残。警方调查发现,啤酒瓶为4名未成年人从7楼楼顶扔下,但只排除了一名未成年人的责任。法院判定,其余3名未成年人及楼房的开发建设者和管理者村委会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北京市京师(大连)律师事务所政府法律事务部主任安顺指出,找不到具体侵权责任人或无法区分具体侵权责任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或侵权责任人均摊补偿是相对公平的,处理这类案件的核心是化解矛盾。
他表示,高空抛物、坠物现象难治理的原因在于,它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且查找证据、确定侵权责任人难度大。
高先生在女儿被砸伤的5月11日当晚报了警。6月5日,记者致电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询问案件进展,工作人员表示案件还在调查中,不便透露调查进展,有结果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如果找不到当事人,我会非常悲观。让全楼住户或者物业赔偿,我觉得难度很大,起诉整栋楼的住户或者物业成本都非常高。”高先生说。
高空抛物怎么防?
对于高先生担心的查找高空抛物责任人问题,刚刚通过的民法典作出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民法典颁布前,发生高空抛物、坠物导致人身损害或重大财产损害,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也会调查,主要为查明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如果不构成犯罪,但由此产生了损害赔偿纠纷,公安机关也需作为治安案件处理。而民法典首次规定由公安等机关负责调查不明抛掷物、坠落物致害的民事侵权责任人。”刘文说。
她表示,各地公安机关执法力度不同,对于没有造成人身伤害的、损害较小的不明抛掷物事件,如向楼下停放的车辆泼水,有些公安机关可能会因法律没有规定而不积极调查,明确公安等机关的调查义务能够起到督促作用。
安顺则认为,这一规定是给予受害人的制度保障,增加了受害人的举证途径。“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更便捷、更合适,但有些案件比较重大,可能需要安监、消防和住建等部门共同介入,比如发生在幼儿园的事故,可能还需要教育部门介入。”
在蔡爱平看来,防止高空抛物事件发生,需精准追究侵权责任,完善侵权行为发现机制、赔偿请求权保障机制,明确民法典中提及的物业企业和有关机关的义务,让侵权责任人承担应有法律责任和后果,形成更好的示范效应。
对于物业管理机构需履行的高空抛物、坠物防范义务,民法典已作出规定。“民法典是基础性法律,具体执行时还需进一步细化。”安顺建议,在制定相关细化条例时,应规定物业管理机构的安全提醒、日常维护及事故发生后协助调查等方面的责任。
此外,安顺还建议物业管理机构安装监控设备,强化相关责任保险。“在不侵犯居民隐私的前提下安装监控设备,不仅能够形成威慑力,还能及时固定证据。而保险可以让受害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补偿。”
刘文也建议通过制定单行法规或者地方行政法规来治理高空抛物问题,根据抛掷物的不同类别及造成的损害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罚。对于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或死亡的,加大处罚力度。
记者在搜索时发现,现实生活中,高空抛物、坠物的数量远远大于媒体报道和法院判决案件,更多的事件没有造成重大人身或财产损害,但其背后隐藏着同样的风险——万一正好砸到人呢?
除了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受访专家们均表示应加强警示教育和普法宣传,提升居民文明素养,从源头上预防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
蔡爱平还建议,在基层依法治理系统框架下,而不是单独解决高空抛物问题,效果会事半功倍。
“如果社区管理比较规范,高空抛物以及乱停车、占用绿地等现象都会减少。”她提倡居民自治组织如志愿者、楼组长,和街道职能部门如社区民警、城管都参与进来,发挥共治作用。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mzj@people.cn
推荐阅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