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冠肺炎“自愈”护士的独白
“我确诊那天是除夕,拿到转阴结果的这天刚好是立春。我相信,冬天一定会过去,春天也一定会到来。”贾娜带着厚厚的口罩,阳光洒在她的脸上。
2月4日晚,24岁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贾娜在微博上发表长文,回顾自己11天内从发现感染,到居家隔离,最后依靠药物和自身免疫力成功痊愈的全过程。一夜间,她的这篇“自愈”日记引来了179万的粉丝,得到了超过25万的点赞。
贾娜的成功“自愈”,仿佛给压抑已久的网友带来了一丝微光,她的评论区沸腾了。“我把你的微博截图给患病的同事和朋友了,一下子又充满了希望。”一位网友说。【点击详细阅读】
新冠肺炎孕产妇的生命接力
面前的手机视频中,一个婴儿躺在保温箱中,脸蛋红润,小手蜷缩,用力吮吸着奶瓶。
武汉人陈霞从来没有想过,第一次注视自己的孩子,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在分娩两天后,这一场隔着屏幕的“团圆”让年轻的母亲泪流满面。
同样是这一天的早上,浙江杭州仅仅怀孕35周的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李平闯关成功,婴儿在医护人员的齐力守护下呱呱坠地。婴儿被其父亲起名“小汤圆”。
“医”无反顾,守望同行
庚子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连日来,无数医务工作者以“逆行者”的姿态坚守抗疫最前线,更有许多“夫妻、恋人档”隔空并肩奋战,共赴一场义无反顾的战斗,共担一份守护生命的责任。
“十二年前汶川地震时,我俩毅然报名奔赴灾区救援;而今新冠肺炎来袭,我们又一次选择了成为‘逆行者’。病毒带来了空间上的距离,却隔离不了我们的爱与信仰。”决定进驻隔离病房医疗组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医生马志远收到了丈夫王文进写的一封“情书”,瞬间泪湿眼眶。
马志远和王文进所在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甘肃省首批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疫情面前,夫妻二人都做好了冲锋一线的准备。【点击详细阅读】
战“疫”中的新生代力量
1月30日晚上19点26分,来自天津的26岁陈雨婷点击了发送键。
笔名“陈小桃”的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送了一张原创漫画。画面中“热干面” 躺在隔离病房,窗外是煎饼果子、小笼包、火锅、臭豆腐、烩面等一干美食卡通人物为它加油鼓劲。
短短几小时,漫画转发量将近9万次,点赞将近30万次,引发的相关话题#加油啊热干面#阅读1.1亿次,讨论4.5万,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刷屏。
党员夫妻与新冠病毒“零距离”较量
60斤,有多重?杨勇用稳稳的脚步诠释了重量。
身为南昌市青云谱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消杀组长,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的工作任务是为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家庭或居住过的酒店开展终末消毒,防止污染源扩散给其他健康人。每天他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肩背手提着重达60斤的消毒器材,与新冠病毒“面对面”。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来袭,杨勇毫不犹豫向领导请战上了“前线”。【点击详细阅读】
疫情之下 平凡人的“宅战斗”
“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
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采访时,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闷”住病毒,战胜疫情。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在不同战场上的士兵。【点击详细阅读】
天降“神兵”:最美的“逆行”
这个画面令人动容——
大年初一,千里驰援的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武昌医院,在通往病区的路上,一位戴着口罩的大姐,一路小跑跟着队伍追问:“你们是解放军吧?”见一名队员点了点头,这位大姐眼圈瞬间就红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危难之际,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组成的战“疫”突击队从四面八方奔赴武汉,夜以继日与疫情抗争、竭心尽力与病毒战斗。【点击详细阅读】
致敬志愿者,战"疫"中一束温暖的光
2月18日22:06分,50岁的汤中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临时住所,匆匆吃上几口饭,又出了门。
他要召集志愿者团队的队员们开会,总结一天的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作为“勇士队”的志愿者,汤中华已经习惯忙到凌晨。
汤中华是武汉市金银湖街道城管办负责人,原本打算与家人一起过年,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点击详细阅读】
在最后一道防线和“死神”对决
“炎症风暴”侵袭、氧合指数跌落至1%、心脏一度骤停……三次死里逃生后,2月26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严强,终于在6天后拔除气管插管,脱离有创呼吸机,迎来新生。
在与“死神”的较量中,30多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韩杰是毫不知情的。2月13日,他突发呼吸衰歇,命悬一线。医护人员在他的病床边近乎“盲穿”大血管,为他用上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把年轻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2月19日,当31名同时痊愈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合影时,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一个苹果。驰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队员、北京朝阳医院内科护士长刘小娟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出院的病人会把发的苹果继续传递给还在治疗中的病友。【点击详细阅读】
"红区"里的白衣战士:在生与死的火线
重症隔离区是感染风险最高、最危险的区域,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症患者,这里是生与死角斗的火线,这里也被称为“红区”。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王峰、外科重症科医生李立斌、重症科护士张双圆,三位白衣战士来自天南地北,却因为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汇聚在战疫红区,以仁勇为盾牌、以术业为刀枪,用责任捍卫拯救病人的防线。
从接到北京朝阳医院的通知到集合出发,不过三个小时。王峰还来不及准备,就已随同北京援鄂医疗队踏上了去武汉的战“疫”之路。
这种紧迫感,反而让王峰感到踏实。“我是呼吸与危重症科的大夫,专业对口,去了会有用武之地。如果不让我去,心里肯定不舒服。”【点击详细阅读】
社区工作者:坚守最后一道战"疫"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社区的工作者们,犹如战“疫”场上的坚强后盾,默默地坚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92.5%。【点击详细阅读】
用生命守望春天——记战“疫”中的人民警察
“警察就是战士,我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去。”
“不放过一个密切接触者、不漏掉一个疑似病例。”
“我们的工作做得细一点,群众受到的生命威胁就少一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们像往常一样,面对危险勇敢选择站在最前列,主动请缨到战“疫”一线。【点击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