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十年·新汶川人

地震纪念馆讲解员朱祺:“最初讲解时,需要随身带纸巾!”

2018年05月12日09:12 |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 至今年5月12日,汶川震后整整第十年。十年前,汶川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十年后,一批“新汶川人”在努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四川阔步前行。近日,人民网推出“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汶川,见证这里的涅槃重生和足迹,敬请关注。

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讲解的朱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年前的那个下午,在自贡读大学的朱祺感受到一阵强烈的摇晃后,和家人失去联系长达48个小时。10年后,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做讲解员的朱祺,每周抽时间与家人聚在一起成为一种习惯。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其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在纪念馆主馆里,有一块不规则的巨石,上面铭刻着:2008年5月12日。墙上的时钟,永远定格在14点28分。

“地震过去10年了,但看到这些,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天。”朱祺说,开馆几年来,她已经讲解了无数次,“最初讲解时,需要随身带纸巾。现在,我能让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不流下来。”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

“地震后,电话是打不通的。”朱祺记得,当时打通的第一个电话,是一个亲戚的。她向亲戚询问自己父母的情况。谁想亲戚却告诉朱祺,她家房屋所在位置的山都垮掉了,她的爸妈可能不在了。

“我觉得不会,因为家人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我盯着新闻播报,学校宿舍的电脑一直停在直播页,我一直盯着。累了就趴会儿,醒来就继续看,看着看着就哭了,哭完再继续盯着。”一直坚信爸妈不会有事的朱祺,不愿错过每一个寻亲字幕,每当镜头靠近家的位置,就目不转睛地“搜索”。

第二天,朱祺打通了另一个亲戚的电话。“亲戚告诉我,地震时,我爸妈跑到山上躲过了那场灾难,翻越了几座山,到了绵阳九州体育馆的安置点。”朱祺说。

2008年5月16日,地震后的第4天,朱祺终于从学校赶到安置点。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刻,朱祺大哭了一场。

2010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朱祺回到了北川。当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适度开放后,她做了一名讲解员。朱祺坦言,假如没有地震,她或许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渴望在大城市生活。如今,“回来,是觉得平平淡淡、健健康康的和家人在一起就挺好的。”

刚开始,朱祺不愿讲述自己和老县城的故事。后来记者才知道,其实她有很多亲戚住在老县城,其中一个婶婶待她像亲女儿一样,但在地震中去世了。2008年5月7日,朱祺准备离开北川去大学,还专程去婶婶的店里待了一会儿,“地震那年,婶婶生了二胎,又是个儿子。我婶还对我说,弟弟现在会对你笑,等你下次回来就能叫你姐姐了。”朱祺说,听说地震那天,婶婶抱着孩子往外跑,结果被垮塌的楼板压住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地震就是这样子,谁都没想到,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近。”

“记录并去传递这些力量,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

今年4月6日,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人手持鲜花来到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他们有的来祭奠亲人,有的来缅怀地震中遇难同胞。

在北川中学新区——茅坝中学的废墟上,挂着一条横幅,这是一个遇难学生的家长挂上去的。遇难的孩子叫贺川,那年16岁。之后每年在他生日的时候,他的妈妈就会来这里为他挂上一条横幅。

“每年横幅内容的最后都会写上电话号码。”朱祺说,“贺川妈妈告诉我们,‘我总觉得他没走,万一回来了联系不上我们怎么办’。”而且,横幅每年都在换,但上面有一句话从来没变过,那就是:“孩子,妈妈好想你”。

类似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朱祺说,“我们讲解这些,是希望更多的爱被人们记住。”

在纪念馆主馆内,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陆松芳老人拉煤的照片令朱祺非常难忘。地震后,陆松芳老人把自己多年辛苦积攒的11000元毅然捐给了灾区。这11000元,需要老人拉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他拉一车煤大约800斤,每天拉二至三趟,可以挣30元左右,这些钱需要他拉一年煤才能攒够。” 今年,纪念馆录制大型口述史时,请到了已经88岁的陆松芳老人。朱祺说,在片子里再次见到这位为雪灾捐款、为灾区捐款、为修桥修路捐款的老人,“真的很感动,也很心疼。”

“最开始,跟我一批的9个讲解员,经常碰到讲解员给游客讲述汶川地震的故事,讲着讲着,讲解员和游客都哭成了泪人的情况。” 朱祺说,同事们坚持记录地震后发生的故事,还会发动身边的力量去搜集那些已被遗忘的事物。“并不会觉得年复一年的讲解枯燥,记录并去传递这些力量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朱祺说。

“讲述减灾防灾的知识,是有意义的”

如今,朱祺的讲解工作做得相对少了,她的工作重心更多转向了进校园、进社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散发安全知识折页,赠送地震科普读物,讲解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安全隐患和技能,让普通的老百姓和学校师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必须的安全知识。”朱祺说,最初来地震纪念馆参观的游客都比较关注过去的故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面对灾害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是很重要的。

朱祺手机里存着一张演讲稿照片,这是某校全体师生到地震遗址参观纪念后留下的。演讲稿里写道:“想想一个人活着该有多么的幸福和不易!希望我们每个人能从这一场惨痛的灾害中悟出生命的宝贵,懂得如何呵护生命,如何珍爱生命……”朱祺保留这张照片,是因为孩子的话让她相信,“我们在这里讲述当时的故事,讲解减灾防灾的知识,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朱虹 曾伟)

“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

·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国土员杨辉:“地震十年来老百姓防灾意识强了!”

·返乡创业者周春蓉:“让人们来农家乐感受村民的淳朴!”

·“致富带头人”赵勇:“路通了,一些老百姓就迁回来了!”

(责编:尹深、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