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十年·新汶川人

被援建企业老板李成:“最大的受益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2018年05月17日09:28 |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 至今年5月12日,汶川震后整整第十年。十年前,汶川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十年后,一批“新汶川人”在努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四川阔步前行。近日,人民网推出“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汶川,见证这里的涅槃重生和足迹,敬请关注。

记者在采访李成。(刘浏 摄)

沿干净清幽的乡村公路蜿蜒上行至一处茶山的山腰,一座灰白色塑钢厂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孔溪乡青峰村青川县鼎源茶叶公司的生产车间。

随着杀青机车“哐哐”摇晃,绿色的茶叶顺着传送带被送至一面大大的簸箕里。白衣白帽的工人守在机车旁,时而认真观察机车的运行,时而俯身捧起茶叶轻轻吸嗅。

鼎源茶叶公司是浙江援建青川县长效帮扶项目落地企业之一。老板李成是本地村民,40多岁,清瘦干练。忙完货物交付后,他便热情地招呼记者,一定要记者尝尝他泡的茶:“老实说,这还不是最好的,看巴适不嘛。”

“茶叶品质的好坏,与土壤、山水、阳光、湿度、海拔都有关系。若湿度不够,茶叶就干燥生长,有劲但燥性大,入口不柔滑。”说到兴奋处,李成左手半握拳,在空中不停比划。

据李成介绍,浙江在这里的帮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品种改良。以前茶树品质低、品种杂,茶叶卖不起价。地震后,援建方引进龙井43号等优质品种,使整个青川县金川茶叶专业合作社更换品种达2100亩,茶叶达到良种化;二是衰老茶园改造。以前茶园杂乱,茶树高低不一,采摘不方便,人工采摘效率低,漏采大。援建过程中,接受中国茶叶研究所方堃元教授建议,茶树统一成型,引进机修机采,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漏采。同时,还用油枯和农家肥发酵,进行了土壤改良;三是基础投入。除了修建道路,还引进了修剪和采摘等先进设备。为避免使用农药,引进了太阳能杀虫灯。

“援建让我们最大的受益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谈及对灾后援建的感受,李成讲了他被援建方组织免费去浙江考察学习的经历。

自2012年开始,青川县连续3年派本地茶叶经营人员共200余人次去浙江考察学习,人均耗资数万元,都是援建方承担的。除了理论学习如何种植、生产和经营茶叶,还组织学员去知名茶企、茶机生产企业和茶叶市场考察。

“我是第一批去的。当天晚上就给我们发放了质地很好、款式很新的西装、衬衫和皮鞋,从头到脚先把我们这些茶农变成茶商。然后就是考察和学习,打开我们的思路和眼界,引导我们如何设计厂房、如何组织生成、如何打开市场。”李成说,他们去了浙江新昌茶叶市场,看到那里人山人海、车来车往。得知当时那里一天的干茶交易量达30万斤,他大为震惊,“我的天哪!我们全县一天才几千斤。这是多大的差距的啊!”

从浙江回来,李成大受鼓舞,立即进行厂房扩建,同时进行技术升级、人才培训,向茶农灌输从浙江带回的先进理念。援建方还向他赠送了价值30万元的设备。目前,鼎源公司已发展了9家小型茶叶企业,今年出口的茶叶将达100万斤。

据了解,2017年,孔溪乡茶叶产值已达到4000万元,而“5·12”汶川特大地震前仅10万元。 (陈曦)

“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

·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国土员杨辉:“地震十年来老百姓防灾意识强了!”

·返乡创业者周春蓉:“让人们来农家乐感受村民的淳朴!”

·“致富带头人”赵勇:“路通了,一些老百姓就迁回来了!”

·地震纪念馆讲解员朱祺:“最初讲解时,需要随身带纸巾!”

(责编:尹深、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