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铁路榜样杨卫华:29年坚守标准零违章

广铁集团首席技师、娄底车务段冷水江东站调车长杨卫华
人物档案:杨卫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娄底车务段冷水江东站调车长,1971年10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在调车岗位连续29年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铁路劳动模范,2016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9年来始终坚守作业标准,实现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这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娄底车务段冷水江东站调车长杨卫华参加铁路工作29年来创造的安全奇迹。
一段时间不违章很容易,但是,要做到29年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却非常不容易。
从板道员、连接员、调车长,一路行来,杨卫华一直坚守在苦脏累险的铁路调车作业一线,付出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一丝不苟、务实苦干、任劳任怨地坚守标准,不断刷新着自己创造的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纪录。
“按章作业是铁路职工的天职。”杨卫华说道,做到这点,就能实现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
杨卫华在调车作业中
坚守学习习惯,勤学苦练成调车专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杨卫华认为,如果没有对业务规章学习透彻、观速测距等实作技能的完全掌握,仅仅依靠体力输出,是做不好调车工作的。因此,1988年参加铁路工作开始,他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饥似渴地学习调车理论知识。
杨卫华把《技规》《行规》《调规》等规章带在班上、放到家里,当班工余背,休班在家啃,有时为了记得更牢固,他的老婆经常当“考官”。经过长久的积累,杨卫华的学习笔记达6万余字,每条规章都熟记于心,同事们都称他是“活规章”“土专家”。
不光要在书本中学,更要在实践中学。
冷水江东站主要担负本站货物列车到发、解编及取送作业,专用线、货物线多,作业复杂,是该站调车作业的最大特点。为实现安全精准调车,杨卫华常利用工作之余,徒步勘测路线,数百次用脚步丈量站场内的每一条作业线,反复练习数枕木、看道砟,细心观察股道边的参照物,详细标记每条线路的长度、坡度、容车数等数据,练习下来,手酸了、眼花了,依旧坚持不懈;数千次练习测距观速,准确的默画站场示意图,对每条专用线情况了如指掌。
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杨卫华练就了“规章一口清、观距一眼准、连挂一把稳”的调车绝活。1995年,杨卫华以全段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了连结员考试;1996年又以娴熟的技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调车长。
随时近年来铁路的发展,铁路技术装备不断变化、调车机车几易机型、规章制度多次修改。对此,杨卫华始终坚守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时间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规章,总是站在技术变革的最前沿。并且,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杨卫华还总结提炼出“杨卫华安全调车法”和24句“调车作业七字诀”,内容通俗易懂、简单易记,覆盖了调车作业的关键环节,提示了安全风险的联防互控,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被广泛推广运用,同事们都称杨卫华为“调车专家”。
杨卫华连接制动风管
坚守作业规章,从不简化任何标准
“和杨卫华搭伙干活很累,因为他始终按标准作业,从不简化程序。但和他一起干活也很安全,因为,决对不会出事故。”娄底车务段调车员刘嘉义说道。
调车工作,就是为南来北往的货车进行解体和编组,调车作业简单的一钩活,至少需要执行6次呼唤应答、9道程序、18条固定用语。而29年来,无论白天黑夜、烈日暴雨,杨卫华始终坚守“执行标准一点不差,作业程序一个不少”的工作标准,从不简化任何用语和程序,共计完成呼唤应答120多万次、作业程序180多万道、固定用语400多万条,从不漏项、从无差错,实现安全调车20多万钩、100多万辆,做到了钩钩按标准、辆辆无差错。
杨卫华有个习惯,每次上班提前20分钟到车站行车室,全面了解当班计划和站内股道运用、存车情况,做到任务装心里,安全记心中。作业开始前,他会对仔细检查班组成员的备品携带情况,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每批调车计划作业完毕后,他都会进行复检,确保不留安全隐患。
有的人劝他,大家干完活了,都特别累,不需要从头至尾再仔细进行复检了,稍为看看就行了。而杨卫华从不妥协,他常说:“多看一眼防范风险,多走一步防止事故。”这看似简单的话语,杨卫华执行起来毫不含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屡屡堵住了意外的安全隐患。
2015年12月,冷水江东站的厂矿专用线进入集中到达高峰期,卸车作业通宵达旦。25日凌晨4点,一批调车作业结束后,他不顾疲劳,仔细复检巡查刚出厂的一组空车,发现其中一辆车弹簧有点紧,及时处置,消除了一起因专用铁路卸车人员疏忽,将1辆重车当成空车排出的事故隐患。
29年来,就是凭着这种执着的坚守,一丝不苟地落实作业标准,杨卫华共发现和消灭各类安全隐患130余件。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