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人民网“求真”栏目

人民网“求真”栏目

深圳将成直辖市?9月谣言:假消息也爱“蹭热度”

2018年09月28日08:3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孝金波 杨晓涵)多年谜团“MH370残骸被发现”、“最强台风山竹能冲毁港珠澳大桥”、“高铁霸座女医院护士长身份确认”……9月的谣言花样百出,蹭着热点“上位”,让人难辨其真假。“求真”栏目盘点近期传播较广的四类谣言,带你看穿新花样、老套路!

  一、 热点话题类

  在被网友普遍关注,并引发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往往会有个别人利用“关心则乱”的心理,捏造事实,以达到吸引注意力或制造恐慌等目的。而网民对这些话题的高度关注,则会使此类谣言进一步扩散、传播。为避免受到误导,网民应多留意官方回应,不要轻信网上流传的“小道消息”,多质疑、多求证。

  1.“MH370残骸在柬埔寨密林?”

  【传闻】9月3日,媒体报道,英国男子伊恩·威尔逊称通过谷歌地图找到MH370残骸,位置在柬埔寨密林中。该消息引发公众关注。

  【真相】6日,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公司发布最新图像与谷歌地图数据进行对比,MH370疑似坠毁地并无飞机残骸。据中青在线报道,柬埔寨民航国务秘书处发言人辛占塞雷武泰表示,马航MH370客机残骸在柬埔寨密林的报道纯属不实消息。柬埔寨民航国务秘书处总监高西万也出面明确澄清说,网上流传的消息不实,马航MH370没有在柬埔寨坠落。

  2.台风“山竹”系列谣言

  【传闻1】有网民发消息称,“山竹”中心风速高达每小时278公里,速度堪比中国高铁。

  【真相】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山竹”登陆时为强台风级别,即14级至15级风力,风速取其中间值45m/s进行换算,“山竹”登陆时风速为162km/h左右,连动车的速度都比不上,“堪比”高铁更是谣传。

  【传闻2】近日,网上流传一条消息称,港珠澳大桥可能抵挡不住台风“山竹”。港珠澳大桥可抵挡最高风力为16级,而台风“山竹”风力高达17级。

  【真相】16日上午,中央气象局通过官方微博澄清,“山竹”登陆我国时不会达到17级风力。桥梁专家表示,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能抵抗16级台风。香港路政署副署长徐永华也表示,港珠澳大桥通过风洞测试,具备足够的抗风能力和较高的安全系数。据澎湃新闻报道,“山竹”登陆广东后,港珠澳大桥全线供配电系统高低压运行正常,各泵状态正常。大桥监控数据显示,桥上测到瞬时最大风力16级,索力、位移、震动监测都在设计范围内。

  【传闻3】9月16日上午,网上传播着一段关于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台风中纷纷掉落的视频。同时,网上有图片显示,受到台风“山竹”的影响,腾讯新总部大厦外墙玻璃也有多处破损。

  【真相】当天下午,中国平安方面回复表示,经多方核实,平安金融中心以及玻璃幕墙目前完好无损。深圳市住建部门也出面辟谣表示,网传视频中的“玻璃”,实是由铝板制成的隔栅。腾讯公司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微博澄清称,经有关团队检查,没有任何玻璃或构件从滨海大厦上破损或掉落,图片中疑似破损处可能为通风口或遮阳板的设计。

  3.“霸座女是湖南某医院护士长?”

  【传闻】9月19日下午,网上流传一段“高铁又现霸座女”的视频。视频热传后,有网民“人肉”出该女子的个人信息,网络上流传消息称,该“高铁霸座女”是湖南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五官科的护士长。

  【真相】9月20日,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官网发布声明澄清,经院方仔细查询核对,此女不是本院工作人员,并表示网络盛传的谣言对院方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网传的“冷水滩三医院”也并不存在。

  4.“家长秀官职截图热传 涉事老师被解聘?”

  【传闻】9月20日,网传一张微信聊天截图,记录了福建莆田一名学生家长介绍家中多人官职,并要老师照顾自家孩子的内容。21日上午,有网民称,传出与家长聊天截图的老师已被学校辞退,附图为莆田市荔城区教育局解除某教师与荔城区第四实验小学聘用合同的文件照片。

  【真相】下午,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通过官网发布声明,对网传消息作出辟谣。声明称,网传微信聊天截屏中的老师为该校四年级新生班主任廖老师。关于网上流传的廖老师被解聘问题,该解聘文件是荔城区教育局此前批准某校教师提出的辞职申请,与此事无关。廖老师在正常从事教学工作和履行班主任职责。

 

  二、 多地误传类

  这种谣言的特点是通过模糊或篡改某事件的地点信息,甚至编造掺入各种虚构因素,配合图片或视频为“证据”,在当地流传,博取关注。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事件中出现的地点信息不完整、不充分,在传播过程中,导致网民误以为是本地某处发生事故,随即进行转发,无意中扩大谣言的传播范围。

  1. 多地传“车祸少年寻家长”视频

  【传闻】近日,多地微信群、朋友圈都在转发一段视频。6秒的视频中,一名男孩倒地,面部有血迹。配文为“全城搜索:中医院急诊科收治一名车祸少年,现急寻家属,请慈善义工及爱心人士转发。” 消息中的“中医院”被冠以不同地区和名称在当地流传。

  【真相】8月31日,潍坊交警发布微博辟谣。从监控视频可以看出,30日上午8时30分,少年骑自行车行驶在临朐县的朐山路上,发生了单方事故,摔倒在地。随后,周围市民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后,也及时联系上了他的家人。9月3日,山东烟台、四川攀枝花、江西余干等地网警对此事进行了辟谣。目前多地网警、中医院及相关部门已澄清误传。

   2.多地传“小女孩被拐至郑州”寻亲视频 

  【传闻】9月11日 ,河北保定市民微信群和朋友圈热传一则小女孩坐地受伤的视频,称孩子被拐卖到郑州,家在保定王庄附近的,爸爸叫张健(音),求助大家转发寻人。

  【真相】保定网警接到线索后迅速核实相关情况: 经向市局指挥中心核实,近期保定市并无相关警情。据《郑州晚报》9月11日报道,受伤女孩为新乡延津榆林乡西王庄人,当时她和亲人刚刚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当地村民拍摄视频并在附近村庄微信群内寻找女孩家人,引来众多热心人士关注,但短视频中仅出现了“王庄”和孩子家人名字,又被网友误传误读为遭遇拐卖。对于被大量转发的短视频,女孩所在村庄村民表示“女孩不是被拐”。多地网警也纷纷辟谣。

  三、 无中生有类

  此类谣言完全捏造事实,利用网民对某些现象的不满,编造负面新闻,煽动民众的情绪,从而引发大量关注。或通过捕捉网民对某些问题的好奇心理,捏造相关内容,博取眼球。

  1.“辽宁铁岭八棵树又杀人了?”

  【传闻】9月6日,一段视频在辽宁省铁岭市民的朋友圈内流传。视频中,一男子躺在地上,有人说“八棵树又杀死了一个,来八棵树杀人了,在官粮窖,大家注意安全”。该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广大群众关注。

  【真相】据当地媒体报道,9月1日深夜,铁岭开原市八棵树镇叶家村发生一起特大刑事案件。对于网传“八棵树又杀人了”视频,经警方查证后得知,此消息不实。视频中倒地男子系自己从马上摔下受伤,已被及时送至医院救治,与“9.01杀人案件”无任何关系。发布消息的男子李某私自拍摄他人倒地的视频,发布朋友圈,并散布谣言,引起恐慌,造成恶劣影响。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李某因涉嫌散布谣言已被行政拘留七日。

  2.“陕西西安扶贫女干部遭强奸自杀?”

  【传闻】9月上旬,有网民发文称,(西安)户县扶贫工作的女干部遭光棍强奸而自杀。

  【真相】据西安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消息,经数日工作,违法嫌疑人李某某已到案并对其在网上散布扶贫领域谣言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之规定,鄠邑区公安分局对李某某给予行政拘留三日处罚。

 

  3.“深圳将成为直辖市?”

  【传闻】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传言称,深圳将成为直辖市。

  【真相】9月25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人指出,此传闻毫无事实根据,纯属个别网友的猜测。该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四、 片面误导类

  该类消息一般是由于以偏概全、科普不严谨、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等原因,导致传播的信息片面、失实,误导公众。例如健康常识、生活贴士、新兴事物科普介绍等内容,较容易造成认知误区。

  1.“生酮饮食能成功减重?”

  【传闻】最近,一种名为“生酮饮食”的减重方法悄然流行起来。生酮饮食,简单而言就是低碳水、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其“减肥原理”在于:极低碳水的饮食法会让身体进入一个特殊的“生酮状态”,碳水摄入不足使得肝脏、肌肉中储存的糖原水平下降,直至身体不得不开始使用储存的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而大脑等原先使用葡萄糖供能的器官转向将酮体作为能量来源。

  【真相】《长江日报》对“生酮饮食”进行了相关报道。有关专家蔡红琳介绍,“生酮饮食”来自美国,对部分人适合,目前在中国比较少采取这种方法。一些进行生酮饮食的人群在短期内的确看到体重明显下降。其原因在于:一是肾脏排出酮体,肌肉量下降导致水分流失,体重减少,二是食欲受到影响而食量减少。但生酮饮食一旦停止就容易反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严格控制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摄入不仅难以实现,并且还容易造成膳食纤维和许多重要的营养素摄入不足。

  2.“短信、微信、APP全国范围内均可报警?”

  【传闻】自温州女孩乘坐网约车遇害事件后,一些声称“在特殊情况下可利用短信、微信、APP等方式报警”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迅速流传。

  【真相】目前,这些非传统的报警方式尚未在我国全面实行。“12110”作为110电话报警的补充,是公安机关统一的公益性短信报警号码,但目前只在部分地区推广试用。可视频报警的APP“公安110”由河北省公安厅授权建设,目前处于开发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开通,建设测试完成后,将在河北省内适时推广应用。微信可“一键报警”的小程序也未普及,目前只在少数地区上线运行。

 

(责编: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