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直击回声
小微企业主:亏损中增员 助人亦自助
编者按:
闻疫起,向疫生。抗疫大战,勠力同心。人民网通过《战“疫”直击》系列报道反映了各行各业的生存困境与积极应对。武汉“重启”已近6个月,人们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抢回”被病毒夺走的时间……我们对当初的采访对象进行回访,他们说,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当下虽有困难待解,但未来可期。
10月6日,是王克公司拿到复工证明的第216天,5天国庆中秋假期刚过,公司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王克,江苏昆山一家小型电子商务企业负责人,2月初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正被迟迟批不下来的复工证明困扰,苦等25天后,复工证明终于到手。
王克深知复工复产的重要性,仅以自己公司为例,不开工,每天就要损失固定成本近万元。
“大家都在更努力地养活自己。”王克觉得,复工后,自己和公司员工比以往更加投入了。接受回访的9月30日深夜,王克还在办公室加班。他告诉记者,“双节”期间公司放假5天,全部停产,但他自己还得加班。
复工以来,王克的公司由30人增员到50人,但这并非盈利的结果。“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王克解释,公司在延长工作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工作岗位,一方面,是想用“人海战术”抵抗业绩下滑;另一方面,是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尽一份社会责任。
“去年10人就能完成的销售额,今年要50人才能达成。”王克认为,疫情影响下,消费者比以前更加谨慎了。“之前客户买十万元的东西眼都不眨,现在会讨价还价,询问能不能便宜点,或觉得自己现在用不了这么多,够用就行。”
王克说,公司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现金流问题,其中一项重要支出是员工工资。为提高士气,王克对员工工资进行了调整,逐步加薪。“疫情以来,除正常缴纳五险一金外,公司每月还给员工增加了300元的餐补,另有房补。这也是公司一直处于负债状态的原因之一。”
在尽其所能助员工渡过难关时,王克也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帮助。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疫情以来,相关部门紧急出台金融救助办法,多地区迅速部署小微企业扶持举措,财税、海关、社会保障等多项政策应急调整……
“政府的帮助我们感受到了。”王克表示,税款、社保和公积金压力都缓解了一些。“我们确实需要政府的帮助,也期待整个行业回暖。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事干好。”
复工复产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口罩等防护物资的日益充足。
疫情以来,陈建一对口罩的感受,经历了从“抢”到“剩”的变化。
陈建一在河南信阳经营着一家生产非织造布的公司。眼见周围口罩需求激增,他在工厂开辟了医用口罩生产线。
熔喷布是制作医用口罩的核心原料,谈起初次接受采访时“抢”熔喷布的经历,陈建一记忆犹新:开数小时车去外地求购;付款后订单被退;几万元每吨涨价到30多万元每吨……
工人生产口罩。 受访者供图
陈建一告诉记者,自己在3月初以4万元每吨的价格订购了3吨熔喷布,最终只拿到几百公斤。这几百公斤原料最后生产出了几十万只口罩,当地企业购买并捐给了包括学校在内的十几个单位。
受市场产能提高、供求变化等因素影响,陈建一的医用口罩生产线在4月停产了。他算了一笔账,包括购置新设备、高价请工人、购置材料在内,这次生产亏损达一两百万元。
陈建一表示,这次亏损对其他生产线的影响不大。在他看来,这既是一种由市场需求催生的自发行为,也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
当初,他四处找口罩和原料,也担心被感染。去湖北时,他一路穿着防护衣,戴着口罩,睡在车里,回信阳后住在工厂自我隔离……“如果没接触这个行业,不知道(情况)是一回事,(知道了)就是事业和责任。”陈建一说,自己没考虑这么多,如果事情再发生一次,他还会这么做。
(文中王克、陈建一为化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战“疫”直击回声|外贸商朱雪峰:在困难的日子里守住了“面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