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谣言的传播变得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谣言正日益成为破坏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一大隐患。近日,北京警方一举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和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火火”等犯罪嫌疑人,显示出依法治理网络谣言的力度。
谣言是朵“恶之花”,颠倒了事实黑白,催生了极端情绪。但谣言并非只是有限那么几个,它很多很扰民。
面对谣言,一片喊打之声。怎么才能让谣言快速死去呢?大概有三味猛药可奏效。
谣言止于法治。网络谣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除了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还有可能对特定群体或者特定行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即使辟谣之后仍然难以解除危害。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或者是侵犯了公民和企业个人的名誉权,或者是危害了公共秩序,有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有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谣言止于公开。谣言的产生多是因信息的闭塞与不充分所导致。同时,人们更乐于接受一些有利于自身的信息,也成为非理性的表象下的理性传播法则。政治谣言来临,需要官方即时辟谣,将信息透明化。谣言出现了,不要轻慢待之,官方尤其应该重视,主动公开实情、让真实信息与谣言赛跑,成为谣言治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新闻发布会、面向公众开放被造谣的空间等等办法,可迅速让谣言“猝死”。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
谣言止于众智。谣言之所以是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基本的事实根据,不捏造、不偏信、不盲从、不乱传,谣言将无处藏身。在网络化的今天,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保持独立的思想和清醒的头脑。有些人面对谣言,往往容易被动地接受,甚至信以为真,从而成为谣言的牺牲者。而聪明人往往能冷静理智地对待谣言,用理性分析抵挡住从众心理带来的信谣与传谣压力。对于那些未经证实或者难以证实的信息,能审慎地持保留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认真地思考分析,不人云亦云。
谣言就像黑暗中的鬼魅一样,有法可驱魅,有光可散魅,有智可碎魅。法律上的令行禁止和行动上的公开应对,需要公职机关的履责,而价值上的涤浊扬清,则有赖于每个普通人的担当。(万应慧)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