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社会>>人民网“求真”栏目

别把舆情当敌情

2013年12月20日15:59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别把舆情当敌情

  今天(12月19日)有媒体报道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发出的一条短消息,该消息说,“网传重庆摔婴女孩正和母亲办理手续,准备移民新加坡。经重庆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核实,摔婴女孩母女并未办理护照”。同时,该消息还说,“不过,由于当事女孩只有10岁,未到法定责任年龄,警方依法做出不立案决定,所以,警方无权限制当事女孩母女出入境”。这样,经记者传声的重庆方面的消息,就既否定了“网传”,也为摔婴母女未来出境的可能性留了后门。

  实际上,人们并不糊涂,摔婴母女出境与否,与摔婴母女是否不得不远走新疆是一个道理,都要看舆情的起伏及其变化趋势。从摔婴案发生后摔婴女孩家庭赔偿被摔男婴家庭的情况看,摔婴母女应无移民的经济实力,甚至哪怕是赴海外旅游的经济实力。另外,摔婴女孩涉嫌犯罪的行为虽然因其未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没有受到中国法律追究,但其行为已经足以构成移民目的地国拒绝其移民的充足理由。因此,冷静分析,摔婴母女移民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一件可能性不大的事,为什么会成为“网传”,为什么会成为迫使重庆官方不得不通过中央媒体记者传声而郑重其事做出回应的“网传”,这本身就十分耐人寻味。其实,正是摔婴案发生后出现的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比如摔婴女孩的母亲恰好在摔婴案发生后被调往新疆工作,人们才相信从理智上看可能性不大的事情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

  噤声和躲避,是当下一些政府部门应对汹涌舆情的最有效办法。噤声,就是禁止本地媒体报道那些舆情反应强烈的事件,并处罚报道的“始作俑者”,由此形成寒蝉效应,切断有关事件的信息源及其流通渠道。躲避,就是不理睬、不回应舆情的关切,面对舆情装聋作哑,即使迫于压力有所回应也是轻描淡写、曲里拐弯、顾左右言他。

  更有甚者,则是把舆情当敌情,为祭出专政工具寻找理由,并据此捕一儆百,扑灭舆情。为达此目的,舆情中那些参差不齐言论中的偏激、过激之词往往被放大,非理性和情绪化的反应常常被聚焦,由此把舆情中的旁枝末节描粗成舆情中的主流。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可以为当地官员解一时之套,也当然可以让当地官员的政绩单上不留阴影,但是,把舆情当敌情的最坏结果,就是缩小了政府行政的社会支持基础。

  最近一些年,许多地方常常在某个舆情反应强烈的事件发生后,接二连三地发生愈发引起舆情关注的事件,有些事件甚至演变成激烈的社会冲突事件,就是因为在舆情反应强烈的事件发生后,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法。在许多官员的观念中,舆情就是口碑,舆情反应强烈,就是对官员行政的具体政策或措施的不满;而敌情,则是敌视政府的人对政府的敌对言行,与政府官员的具体责任无关。

  于是,每一次舆情变敌情,都固然可以使有责官员摆脱个人的具体责任,但却也实实在在地为政府“招徕”了不断累加的敌情,递减着政府行政的社会支持,其最终结果就是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多的社会冲突事件。因此,把舆情当敌情,是一些官员为摆脱自己行政责任,而对政府极其不负责任的结果。

  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及现代化,最明显可见、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一项衡量指标的,无疑就是政府对舆情反应强烈的事件的回应和处理。由此再看重庆摔婴案,有责官员的治理观念确实应该改变一下了。(光明网评论员)

 

(责编:田雪、孝金波)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