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限牌,言之凿凿之时,即是政府信用担保之时。辟谣时说“请别相信”,谣言成真后让公众“请别相信”的会是什么?
多次辟谣后,杭州市突然在25日19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6日起开始限牌。大批市民一面在“限牌倒计时”期限内抢购车辆,一面质疑如此做法有损政府部门公信力。
无论从公共政策应遵循的程序还是实际效果看,质疑之声都有道理。限牌政策属于典型的公共政策,理应经过与市民充分讨论的程序才可实施。即使出于治理城市交通的急迫需要,担心漫长的、难以取得共识的讨论会迟滞治堵进程,也理应让市民享有知情权,将限牌作为可能的政策选项公之于众。
或许是出于担心市民们抢购车辆囤积车牌的考量,因此杭州市治堵办在限牌之前讳莫如深。但事实上,不透明的决策过程比透明的决策过程更易引发市场骚动。限牌生效前新闻通稿的曝光和4S店的人山人海,既强化了“小道消息”的可信度,消解了政策发布应有的权威性,也将限牌演绎成了一次规模巨大的促销活动。这表明,由政府部门单方全程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一定就能保证秩序的稳定。相反,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生成寻租空间。
尤为令许多网友不解的是,在宣布限牌前不久,有关部门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辟谣,表示杭州不具备限牌条件。在现有的决策机制下,公共政策尚不习惯于与公众沟通或还可以理解,希望决策效率高亦可理解,但何以要采取逆导向的方式误导公众?言之凿凿之时,即是政府信用担保之时。辟谣时说“请别相信”,谣言成真后让公众“请别相信”的会是什么?
轻易抵押政府信用而不顾忌由此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果不是决策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就是过于相信政府部门权力的力量,而不担心信用问题。由此透射出来的,是管理社会而非服务社会的惯性思维。
如果公众习惯了无所适从,社会就可能变得无所适从。这正是需要强调程序正义,强调政府保持公信力的原因所在。尽管杭州限牌之前,已有五个城市先行,但限牌措施毕竟属于试行。作为强力的行政手段,限牌固然可能在一个阶段内起到治堵作用,但长期来看,治理拥堵需要城市规划的优化、区域职能的清晰等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政策组合包升级才能实现。此外还需看到,杭州空降式限牌所产生的效应是有可能溢出的。假如其他城市准备实施类似政策,人们是否还能相信?
一个不够缜密的决策过程,就可能反复削弱公信力,这是杭州空降式限牌最令人担心之处。避免这种情况并不难,决策时别隐藏别误导。透明,是政策推行最经济的方式。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