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此前有报道称“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反式脂肪酸是餐桌上的定时炸弹”,引起公众的极大震动。
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是否过量,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在控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方面,政府该采取哪些措施?
【核心结论】
结论一
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结论二
要合理搭配膳食,焙烤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不要每天吃,还应当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
结论三
管理手段:在食品标签上标示含量;建议居民摄入量尽可能不超过某一水平;作出含量限制。
一 问 中国人摄入量多少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介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了我国5个大城市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调查,以及北京、广州3岁及以上人群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的风险评估。
3月18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由此可见,之前媒体的报道大大夸大了反式脂肪酸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
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的供能比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国大城市的8.3倍(1997—2006年),日本为2.7倍(2010年),欧洲为2.6倍(2000年)。
本次评估还发现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其余为天然来源。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贡献占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贡献率较低,如糕点、饼干、面包等均不足5%。市面上多数品牌的咖啡伴侣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
调查还发现,约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消费量还会有所增加,烹调用植物油的消费量也在增加,因此消费者应当引起关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表示,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更健康,因此氢化植物油取代猪油被视为科技的进步。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的相关性虽有研究,但尚无明确证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