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社会>>人民网“求真”栏目

“伪科学”谣言为何不止?

2013年10月25日15:45    来源:南昌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伪科学”谣言为何不止?

  “西瓜打针”、“香蕉致癌”、“碘盐防辐射”……与民众生活相关的“伪科学”谣言不时出现,屡辟不止,部分谣言甚至扰乱了社会秩序。专家认为,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部门做好监管、及时回应外,应鼓励更多民间力量发挥作用,将“伪科学”谣言关进“笼子”。

  谣言不止

  10月12日,中文科普网站果壳网宣布加盟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并发布“辟谣十大最流行生活谣言榜”,“宿便是健康杀手”“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果汁与海鲜不能同吃”等榜上有名。

  在北京市一家外企工作的张璇萱告诉记者,榜单上的部分伪科学谣言,自己曾深信不疑,还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转发给朋友和同事。

  近年,与民众生活相关的“伪科学”谣言时不时出现。果壳网的“流言百科”板块上线两个月以来,收录了过千条科技谣言,其中一半以上与食品安全或医学健康有关。

  芜湖市民刘莹莹虽然不完全信任防辐射服,但仍在得知自己怀孕后购买了全套防辐射装备。

  目前,政府、互联网企业、民间组织乃至不少网民在为打击网络谣言而努力,但一些“伪科学”谣言仍不断出现。

  为何流传

  对网上流传的伪科学谣言,流言百科的产品经理刘畅分析认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流言最容易被传播,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最大。

  “这类流言常常利用偷换概念、歪曲事实、夸大结果等手段来制造不实但可怕的消息,由于并非每个人都具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来理性分析,加上‘好心’,许多人会在家人朋友间传播。”

  果壳网首席执行官嵇晓华将目前盛行的“伪科学”谣言归纳出高科技化、碎片化、商业利益化三大特点。

  “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碎片化,所以,如果一则谣言能用100多字说清楚,说生动,它的传播就会很快。”

  嵇晓华说,在科技谣言领域,不少谣言其实是利益相关方制造出来的,或是为了推销产品或是为了打击敌对企业。

  中国科大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禇建勋认为,关于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伪科学谣言传播屡辟不止,折射出民众对相关问题的担忧和焦虑。

  “这种心态让一些民众有时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判断,传播甚至夸大错误信息;在信息时代,这些谣言借着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快速扩散,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路径更加复杂,控制更为困难,危害更严重。”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表示,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伪科学谣言”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近年民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毒牛奶、问题胶囊、人造鸭血等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等挑战民众的底线,容易让部分民众产生信任危机,对一些谣言轻易接受。

  合力粉碎

  果壳网主编徐来表示,辟除与科技有关的流言、谣言,对科学界及传播界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与中国)类似的情况在国外也很常见。美国的科学传播人士描述过美国的“伪科学”现象,说伪科学每隔20年左右会还魂一次,因每次伪科学被打破之后过20年又可以用来骗新一代不明就里的人。”他告诉记者。

  专家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粉碎伪科学谣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民众等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完善谣言处理机制,及时对谣言作出回应,同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安徽省网宣办主任章理中表示,官方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作风,从机制方面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环境,减少权威信息与网民信息的不对称性。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从源头把好关,严厉打击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民众身体健康的行径。

  网民,包括一些意见领袖、网络大V,应加强辨析能力,分析信息真伪,以免误导舆论。

  (新华社23日电)

(责编:田雪、孝金波)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