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既要推动发展,又要加强管理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要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坚持发展和管理两手抓。既要提供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确保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安全有序。
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做大做强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当前,网络化生产、网络化生活已成常态。我国现有网民近6亿人,我省也达3200多万人,互联网已是广大网民重要精神家园。要增强阵地意识,大力扶持网络媒体做大做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手机报、客户端等移动新媒体,建设政府网站和文化教育专业网站,努力建设好新兴舆论阵地。要舍得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占领新阵地。要强化内容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水平和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让网民看得进、看了信,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着力提升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能力,创作生产更多更丰富的、健康向上的、为网民所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满足网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团结引导,注重发挥社会商业网站在传播社会正能量、满足网民信息需求、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调研、走访、帮扶工作,了解网站发展情况、完善网站自我管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助推网站健康发展。
有序是总要求,必须加强科学、依法、有效管理。清朗的空间、良好的秩序,必须靠规则来维护。互联网是相对自由开放的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民不是“化外之民”,权利与义务从来就是对等的,遵守法律是基本准则,底线不可逾越。管理互联网、治理网络乱象,必须要用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要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依法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网络信息服务实行准入管理,依法对网站信息传播行为加强日常监管,依法对传播网络谣言、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前一阶段开展的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炒作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既要领导带头,又要社会参与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治理网络乱象、克服网络戾气,建设文明、理性、守法的清朗网络空间,仅靠法律规范和政府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能动性,做到管理与运用并举、他律与自律相辅,才能形成共建合力,创造出清新的网络风尚。
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当前,网络已成民意集散地、问政新平台,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服务好亿万网民,是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也是建好网络空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知网络懂网络,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提高互联网条件下的执政能力与水平。要听民意集民智,通过互联网真诚主动地问政于网民、问需于网民、问计于网民,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惠民生暖民心,通过互联网打造民生服务平台,坚持网上有互动、网下有行动,使群众的利益关切有人听、有人办、有人帮、有人管,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党委政府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要敢发声善发声,遇到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时,要通过互联网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表明政府立场,不能躲着、掩着,不能当“鸵鸟”;面对网络谣言和不实消息,要及早公布事实真相予以回应,不能迟疑、不能回避,防止谣言和不实信息扩散影响社会稳定;涉及大是大非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要敢于站出来批驳、斗争,理要直、气要壮,决不能含糊其辞、退避三舍。
着力形成社会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强大合力。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网站和网民是主体力量,要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要坚持依法办网、文明办网。互联网站要落实自我管理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渠道。互联网协会、网络文化协会等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倡导“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对网上不文明现象和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举报。要坚持文明上网、科学用网。广大网民是网络文明成果的享用者,同时也是网络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民如何用好手中的麦克风,对网络生态至关重要。必须自觉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是网民做人、行事的基本原则,不可逾越。微博上曾有一句广泛流传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网民,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网络空间倡导文明风尚,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将网络空间建设成为文明、理性、向善、温暖的精神家园。(葛慧君)